《容斋随笔○王元之論官冗》
省官之說昔人論之多矣,唯王元之兩疏,最為切當:
其一云:「臣舊知蘇州長洲縣,自錢氏納土以來,朝廷命官,七年無縣尉,使主簿兼領之,未嘗闕事。三年增置尉未嘗立一功,以臣詳之,天下大率如是。誠能省官三千員,減俸數千萬以供邊備,寬民賦,亦大利也。」
其二云:「開寶中設官至少。臣占籍濟上,未及第時止有刺史一人,李謙溥是也,司戶一人孫賁是也。近及一年朝廷別不除吏。自後有團練推官一人,畢士安是也。太平興國中,臣及第歸鄉,有刺史、通判、副使、判官、推官、監軍,監酒榷稅算又增四員,曹官之外更益司理。問其租稅,減於曩日也;問其人民,逃於昔時也,一州既爾天下可知。冗兵耗於上,冗吏耗於下,此所以盡取山澤之利而不能足也。」
觀此二說,以今言之,何止於可為長太息哉!
※:南宋昏君,一任深层政府沼泽漫延而束手无策。太祖往事不可追
【译文】
减少官员的议论,前人谈论已经不少,只有王元之上的两个奏章,讲得精彩确切。
其中一个说:“臣过去曾当过苏州长洲县知县,自从钱叔归宋以来,朝廷派去的官员,七年之间没有县尉,仅让主簿兼领,没有延误过一件事,设置了三年县尉,没有立过一次功。臣仔细考虑过,天下的情况大致相同。如果能减少三千名官员,减少俸禄支出数千万两,供给边防,减轻百姓负担,对国家是有很大益处的。”
第二个奏章说:“宋太祖开宝年间设置的官员非常少,臣的籍贯在济州,我没有考中进士时只有一个刺史,就是李谦溥。司户一人,也就是孙赍。有将近一年,朝廷没有在济州派官吏。以后又增加团练推官一人,就是毕士安。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我考中进士回到家乡,济州的官员有刺史、通判、副使、判官、推官、监军,监理酒榷税算增加了四名官员,曹官之外增加了司理一职。询问济州的租税收入,比过去少;询问那里的百姓,逃亡的比过去多。一个州这样,天下的情况就可知。多余的士兵消耗朝廷钱粮,多余的官吏消耗地方钱粮,这也为何刮尽田地河泊中的所有出产也不敷应用。”
读完两个奏折,对照现在的情况,仅止于长叹息啊!
--
FROM 117.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