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五笔 漢武帝田蚡公孫弘》
尚論古人者,如漢史所書,於武帝則譏其好大喜功,窮奢極侈,置生民於塗炭;於田蚡則詆其負貴驕溢,以肺腑為相,殺竇嬰、灌夫;於公孫弘則云:「性意忌,外寛內深,飾詐釣名,不為賢大夫所稱述。」然以予考之,三君臣者實有大功於名教。自秦始皇焚書坑儒六學散缺,高帝初興未遑庠序之事,孝惠、高后時公卿皆武力功臣,孝文好刑名,孝景不任儒。至於武帝,田蚡為丞相,黜黃、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學儒者以百數。帝詳延天下多聞之士咸登諸朝,令禮官勸學,講議洽聞,舉遺興禮以為天下先。而公孫弘以治春秋為丞相,天下學士靡然鄉風。弘為學官,悼道之鬱滯始請為博士官置弟子,郡國有秀才異等輒以名聞,請著為令。而詩、書、易、禮之學彬彬並興,使唐、虞三代以來稽古禮文之事得以不廢(※旧瓶装新酒耳)。今之所以識聖人至道之要者實本於此,史稱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號令文章,煥焉可述。」蓋已不能盡其美。然則武帝奢暴固貽患於一時,蚡、弘之為人得罪於公論,而所以扶持聖教(※假圣教)者乃萬世之功也。平帝元始詔書,尚能稱弘之率下篤俗,但不及此云。
※:汉武独尊儒术,尊术儒,用新儒“纲常”之礼治国,从思想和理论上统一并完善了中央权集的专制制度,完了秦始皇的大统梦。大一统虽然政治正确,但与以最高范畴“仁”为内核的原儒思想背道而驰,后遂有司马迁、林冲、晴雯、香菱、巴子女。。。。之悲剧,开启了中华民族农民起义的历史新篇章。
--
FROM 117.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