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死后百年被当作了一个正能量符号,比如说他弹无弦琴。他在那个时代也不可能不折腰,那是见到官的通行做法,等等。至少这两点是后生谣言。如果他动自己同父异母妹妹念头,这正能量牌坊立即就倒了。《闲情赋》为谁而作陶岂敢说破?年谱里也没人能说清。既使这样也因这篇赋被贬成三流文人。
【 在 shuva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谢您的回复,反复看了好几遍。这世上难找到一个了解陶渊明的,即便是一千六百多年以来无数号称研究陶渊明的专家,也没有几个真的懂他。我非常喜欢闲情赋,第一次读到的时候泪流满面,哭了好久不能停息,因为心疼他,凭第一直觉我知道那是他的真情实感。而在当年,彼此都处在书香门第之贵族,是不可能通私情的,所以这个情,仅限于陶渊明自己的内心,他也不会让那个女子知道的。另外我想向您请教,您说的闲情赋中那个女子是程氏妹的这个推测,我是第一次听到,可还有其他诗文有相关佐证?望不吝赐教。感谢!
--
FROM 117.1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