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四月份连刷了“无锡全马-环长城100-北半马”三场比赛,合计约100英里
彻底轮为二流成绩梯队
== 赛前
缺练,整个2020年度赶上十三五末结题验收较多,全年练的都不好
2020没有冬季的有氧基础,成绩继续下滑
11月:42.2km(2020年无锡3:48'完赛)
12月:8.1km
01月:54.8km
02月:102.1km
03月:139.4km
04月:48km(赛前)
近半年算上比赛不到400km总量
然而2021年度暑假还打算继续刷崇礼168,再不准备又要水过去了
运气因素,无锡-北京环长城-北半马,抽签的都中了,又是背靠背靠背
跟首场168赛前类似,靠比赛找找感觉
== 第一站,无锡,3:43'
第五次参加无锡了,从2017年以后年年参加,前三次每次都是PB
赛前计划,根据近三个月恢复情况,感觉进340有希望,进330没戏,目标330-340之间
靠着2019年的成绩,今年还能混在A区起跑(明年起A区保不住了)
起跑后感觉良好,前面一直跟着330的流氓兔(后来发现好像不是官兔)
快的时候配速在440以内
跟过半程,状态感觉依然可以,配速还算稳定,当时认为可以跟到30km再降速
正以为可以比较轻松地实现340目标的时候,意想不到的出现了
24km突然肚子痛,下腹一阵一阵的痛,痛的时候配速往下掉
渐渐的跟不上330流氓兔了
28km处担心赛道上狼狈,找志愿者要了纸,找到厕所解决问题
第28km用时8'多,大约花了3',节奏也没了
之后就是51x-52x的速度继续,盘算着进340还有希望
过了30-33km配速继续掉,能力不行了,慢的时候速度接近6'
最后目标只能放到比2020年成绩有提高就行,至少能说明身体还是在恢复中
最终3:43'完赛,比去年提高了大约5分钟
== 第二站,北京环长城100,30:12'
无锡结束就全歇了,一周没安排任何恢复跑,主要也很难抽时间
每天正常作息,保障6小时睡眠。大约3天后,平时走路肌肉没啥特别感觉了
雷越野的环长城100,赛前对难度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三场中最虐的一场
赛后总结,准备不足之处:
1、背靠背无锡,身体糖原储备不足;
2、一次没穿过没用过的新包、新鞋参赛;
3、没有备途中食物,除了一件T恤,没有备换装包物品;
4、忘记带盐丸;
5、冲锋衣错带成了皮肤衣;
6、前一天睡眠不足,夜里快12点睡,凌晨3点半起床收拾装备开车去起点;
7、没有看赛道说明,对难度估计不足。
比赛当天一大早匆匆赶到平谷现场领物,然后就上赛道了
起跑还可以,前10公里几乎没停,一路上坡慢跑
到了下坡路段,尽显山楂属性,跑了这么多次越野仍然不擅长跑下坡
一处下坡,大约放过去50多人。。。
到CP1排名大约100开外了。目标完赛就行,没考虑可能被关门的风险
CP2忘了给水壶加水,导致到CP3之前一个多小时断水
好在耐旱还可以,生抗过去了
环长城100前面几站的距离有点长,CP4快到半程距离了
在到CP4之前,跑了30多公里,身体达到一个极限点
身旁路过一哥们,跟我说咋出这么多汗?要缺盐了,注意补盐
然后,发现这次出来就没带盐丸。。。
可能有心理作用,果然右腿腘绳肌开始抽抽,身体有点虚脱的感觉
这时距离CP4还有2-3公里呢
无耐,故技重施,开始刮脸上的盐吃,吃完脸上的舔胳膊上的盐,挨到CP4
雷越野的赛道补给很不错,补给点很给力,基本啥都能补到
后面几个赛段就是熬,心里保持对完赛的坚定,熬过去就能完赛
路过不知谁家的坟地,感觉多有打扰,对着坟头拜了拜
在CP5之后,是连着三个8km赛段之后到CP8,然后全程最难赛段CP8-9
按时间算,CP9有被关门风险了
CP5身体还没缓过来,又是夜里,心里调动情绪,得尽快恢复状态
5-6好像花了3个多小时,有点慢;
到6恢复些了,CP6-7和CP7-8都是花了2小时左右,基本保持距关门一个半小时余量
CP8-9赛段印象深刻,太绕、太长了,好像爬不到头
13.5km的爬升有12xx米,途经一段乱石岗,无路可走,四肢爬行
然后就是反反复复的上上下下,据说心里要数30个大的起落
头几个起落还有点不紧不慢,感觉时间应该没问题,只要路线下降,就是要到CP9了
不知是哪个起落开始,发现不对劲了,明显是距离判断有误
路线明明是向下了,然而在山的一侧,每次随时一个地方转折又变成爬升
心里预计的那个下山好像“永远”不会出现,眼看时间距12点不到1个小时了
心里开始慌了,岂不是要被关门了?于是开始快跑起来
这个时候不会下山也得跑起来了,总之配速控制在16'左右应该能在12点前赶到CP9
里程显示还有2公里左右,路线终于是一直向下了,遇到了关门收尾组反方向走
收尾人员说一会儿就到了,不会关门,心里稍踏实些
最后用尽所有力气,终于赶到11:55分,也就是不到28小时赶到了CP9
到达CP9发现大家都不紧不慢的,原来记错了关门时间,CP9是中午13点关门,还有1小时
节奏没有把握好,CP9前冲早了,导致大腿肌肉发酸无力
出了CP9下一站就是终点,距离31小时关门时间完赛,时间是足够的,只有不到7km距离
对成绩没有任何想法了,最终官方30小时12分完赛,过了终点忘了停表,手表记的30:24'
== 第三站,北半马,1:36'
环长城100之后,恢复的比全马要更久些,毕竟消耗不同
身体还是很努力地在第4天之后,达到一个平时走路基本没有特别感觉的状态
突然发现,北半马是在周六,等于这一周只有6天恢复时间,不是7天
周六一早到达天安门起点,一周没有跑动,走路没事,跑起来不知行不行,没底
广场上热身环节比较注意,心想半马体能不是问题,不能出意外
身体活动开了,感觉好多了
起跑后前面3km按照以往跑半马的节奏跑的,始终与130兔子保持固定间距
前三公里414、417、417,主要是想把身体跑开,怕习惯了慢速,速度提不起来
过了三公里,明显感到肌肉的疲劳感,两大腿肌肉绵软无力,下肢没有弹性的感觉
意识到身体的疲惫,状态也早以不是两年前了,降速调整
从41x降到42x,直到43x上下。目标试试冲135,毕竟以前跑135还是不难的
8-14公里左右的速度最低,大约在440甚至开外,保135也难了
14公里以后,反而状态有所回升,再次把速度拉到440以内
最后3公里速度提到430以内。最后1:36'36"完赛
== 赛后
最近两年成绩一年比一年下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没有系统的训练量就没有理想的成绩,很好理解,多少还是有点失望
从明年开始,各种马拉松比赛,就要失去A区资格了...
接下来几年工作、事务只会越来越忙,不会有更多的精力拿来跑步
自感要降低对成绩的预期,保持一个平衡状态
全马稳定在340左右,尽量保持百公里、168越野具备完赛能力
成绩只能看训练的效率和质量了,也看运气
希望多年以后还能有机会进一步提高成绩
--
FROM 219.239.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