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othergay 于 2021-5-25 21:59 编辑
越野的终点是回家
——TNF100莫干山35Km完赛小记
序
“五月二十二日,梁晶等21位越野跑运动员在甘肃白银黄河石林越野赛中遇难。”
手机刷到这一推送消息的时候,我刚刚完赛TNF100莫干山越野赛35km组的比赛,完赛的喜悦还没品味多久,立刻就被这一噩耗震惊住了。
看到这次事故的相关细节,再复盘自己整个比赛的过程,一些遭遇跟遇难选手们如出一辙,对他们的遭遇真的是感同深受。
在此回顾整个经历,请有志参与这项运动或相关户外运动的朋友引以为戒。
一. 报名
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和坛友就酝酿,在2021年一起报名一场越野比赛。
4月中举行的江南100越野赛,号称完赛率最高的越野赛,如果有全马或30km越野的经验,又想向进阶水平的越野组别冲击,那么,江南100的50km组非常适合。
经过动员,我们凑齐了“雪窦山五壮士”,分别参加50Km,100Km,168Km共3个组别的比赛。
不巧的是,我因为感冒发烧未能参加比赛。另一位报名100Km的坛友,被工作拉了后腿。
原本的“雪窦山五壮士”只有三人出赛。虽然他们遇到塞车和拉伤等小问题,但均安全完赛。
而本次江南100,168km组(百英里组)冠军,正是梁晶。
当时报道是,梁晶是一个不以越野为乐趣的天才选手,他为了赚奶粉钱去跑一场又一场的比赛。没想到江南百英里是他最后一个冠军。
闲不住的我,在病愈后,就想着有没有什么别的比赛可以参加。夏天是休赛期,天气热,比赛很少,适合的比赛基本就在5月。
很巧的是,TNF100开放候补报名了!TNF100,The North Face 100,听名字就知道这是顶级赞助商赞助的非常正规的比赛。
本年度TNF100首站在莫干山,分35km,70km和100km三个组别。
70和100我有自知之明,自己还没有那个水平。而我其实已经在去年完赛过一次凯乐石莫干山30km组了,难道还要再跑个35Km?
但是本次比赛有几样东西吸引了我:
TNF赞助的比赛服和完赛包很Cool!
赛道跟上次相比略有不同!
最最重要,比赛日5月23日是我的生日!
还有什么比在生日当天用完赛一场越野跑来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倔强更合适呢?报了。
二. 准备
赛前一周,临近比赛,最关心的就是天气,预报显示5月23日莫干山景区附近大雨。
五一期间,乌蒙山越野选手失温遇难,鳌太线穿越驴友失温遇难的消息我还没忘。
和跑步群的群友商量后,购买了一件防水10000mm的冲锋衣。
车票,酒店,都已经预定好,抓紧完成了几篇工作报告和进度安排。
越是到这个时候,完赛的欲望就越强烈。
比赛前三天,组委会通知,22小雨,23日小雨转中雨,嗯,小雨的话,穿冲锋衣可能都会嫌热。
比赛前一天,出发,赶往德清。这里有个小插曲,10点55左右,我在虹桥站地下超市看到袁隆平逝世消息,震惊了一下,这就是人类群星离世给人的震撼。
然后又发现这是条“假消息”,情绪立刻非常愤怒。在这一惊一怒之间,我竟然忘了进站。等我跑到检票口,晚了3分钟,只好改签。选了个高铁+地铁转站+绿皮车的路线,到达时间延后2小时。
打车来到报到地点,检查强制装备,发放号码牌。
这里要说一下,TNF100越野赛35Km组,强制装备里是不包含冲锋衣和头灯的!
而去年凯乐石的30Km组比赛,冲锋衣和头灯是强制装备。
造成这点不同的原因,我想有3点。
1. 温度:TNF100是初夏5月23日举办,整体温度偏高。凯乐石比赛是深秋10月30日举行,气温偏低。
2. 日落时间:5月23日莫干山日落时间18:52。10月30日,日落时间17:14。
3. 发枪时间及关门时间:TNF100发枪时间是6:30~7:00分,完赛时间9小时,也就是最晚关门时间为16:00,此时天还亮着。
凯乐石30km组发枪时间8:30~10:00,完赛时间10h,下午16:00点以后就开始天色转暗,17:00左右山东边这一侧基本就黑了,完赛时间已经入夜。
我一直有这么一个潜意识——既然不是强制装备,那也就意味着可以不带——事实将证明,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
领完装备,大概是下午15:30左右,天气晴朗,太阳还有点晒。跑步群里的消息说,100km组夺冠热门祁敏因为中暑退赛。
希望明天也是这种晴朗好天气。
吃完饭在酒店整理装备,越野包里只装了强制装备。
至于冲锋衣,我把冲锋衣塞到了我的旅行大背包里,上面压着准备比赛完的换装,随身物品,一些食物……对,我压在箱底了。
早早就躺下,20点后,听到窗外忽然非常热闹,啊,那是夜里发枪的70Km组从我窗外经过,随着人声渐息,我也安然睡到第二天。
三. 赛前
5:00,起床,窗外的棚子连续地发出啪啪啪地声音,中雨,我心里抱怨了一句。
穿衣吃饭,退房,打着雨伞向起点出发。
我是第一枪发枪组,发枪时间6:30。
路上,遇到几个反方向走来的选手。我面带笑容地询问:“完赛了吗,恭喜!”对方稍一错愕,“退赛啦。”
后面遇到几个同样的人,身上没有完赛奖品的痕迹,估计也是退赛了。
我意识到昨晚的雨很虐,但是完全没有把这点认识用来警惕自己。
来到起点存包,我把背包存起来,拿出全新未拆封的雨衣披上。雨衣是胸前按扣式的,而且竟然有点小,扣不上。我很果断地寻找替代品。
我发现工作人员穿的雨衣都比较大,赶紧找工作人员询问有没有多余的雨衣。
工作人员表示自己这里也没有,我四下张望,发现一件用过的工作人员款雨衣在角落的凳子上。
就问工作人员这件雨衣有没有人要。工作人员表示这件雨衣是别人穿过脱下来的,你要是不嫌弃可以拿去。
这当然没问题,我要了。穿上雨衣,合适,可以罩住我,而且质量比我自备的那件好很多。就是帽子容易掉下来,还好,我有个速干导汗的帽子。
至于我脱下来那件小的雨衣,被另一个没有雨衣的选手要走了。
检录完毕,我在起点处看到不少选手和我一样身着短袖背包,外面披了个雨衣。也有部分选手穿着冲锋衣背包。甚至有些壮士,没有雨具,短袖淋着雨。
还有时间,我要不要去存包处把冲锋衣拿出来?我心里不停地问自己,不停地斗争。
我的那件不是轻量化冲锋衣,还是有点重量的。
但是可以少带点水减重,在CP站勤劳补水就好。
但是水袋补水很麻烦啊!
穿上冲锋衣跑,必然里面也汗湿,冲锋衣内部可不好排水呀。
雨小可以不穿冲锋衣,避免内外一起下雨。
冲锋衣关键时刻保命用;
压箱底拿出来也很麻烦啊!
也很麻烦啊!
麻烦啊!
于是我没带冲锋衣。
后面复盘和群友提及此事,都把我骂的很惨。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决定。
这个决定就好像把冲锋衣放到转存包带到换装点一样糟糕。
开赛前10分钟,主持人带领大家热身。
开赛前5分钟,主持人欢迎精英运动员入场,他们是“XXX,XXX,李子成”
大家欢呼,这是马拉松体制外一哥!竟然来了这次越野赛。
接着,主持人念当天过生日的选手号码和姓名,“……还有XXX号选手,XXX(我),祝你们生日快乐,也祝你们取得好成绩!”
随后音响播放生日歌,又是全场欢呼!
这种场面,非常让人上头!
我脱掉了雨衣……
塞包里。
主持人说,雨越来越大,这里我要提醒选手们,尤其是人生首野的选手,好好考虑一下,自己有没有完成比赛的能力,弃赛并不丢人……
我当时斗志昂扬,朋友圈文案都想好了,哪还有心思听他唠叨呢。
急流勇退,敢于放弃,真的更需要勇气。
四. 比赛
比赛开始。赛程共有3个补给点,我就按照CP1,CP2,CP3来说明。
1. 起点到CP1
距离7.6公里,爬升很少。出发后,是一段3公里左右的平路,也是让选手们热身的路段。 这一段,大家把身体跑热,即使淋雨,也感觉不到什么了。过程很顺利,没什么难度,花了大概1h15min。在CP1吃了几个小笼包,喝了几口运动饮料,匆匆出发。
2. CP1到CP2
距离8.5Km,累计爬升大概700m。这一段特点是泥泞的小路,然后是无尽的台阶。这一段就有难度了。
烂泥路是有吸力的,会耗费体力。这段路花了2h15min,到达CP2后,补充了一小碗面条,几段香蕉,一把腰果。
出站时,看到不少人聚在一起和工作人员讨论。
人声嘈杂,听到各种消息,大概是,黄河石林越野出事故了……有好几人遇难……TNF100组委会取消了速攀组的比赛……工作人员建议到达CP点的选手退赛。
我当时体力其实已经用了一半,但当时觉得我还能坚持,毕竟用了3个半小时就完成了一半的路程了,根本不想退赛。
其实当时组委会给选手们发了短信,山中大雨大雾,建议退赛,但是我没有打开手机看,直到完赛才去看消息。
生日退赛,我当时觉得这会是人生污点,要不要这么菜啊,我一定要完赛! 现在看来,千万不要有这种意气之争。
3. CP2到CP3
距离9Km左右,爬升111m,下降616m,基本上以平缓下坡公路为主。这段路在晴天是送的,但却是当天第一个真正挑战。
浓雾,毛毛雨,这种湿度,衣服很难干。
下坡路,不需要什么力气,但是我不敢跑起来,因为我知道一旦跑太多,最后一段体力肯定有问题,不跑,身体就不热。
风,有一点。
你看,风,冷,湿,三要素,差不多齐了。
有一名女选手裹着保温毯,颈部和腰部打上节,披着毯子慢跑超过我。
我顿时感觉到冷了,我很怕风吹头,于是把皮肤衣从包里拿出来穿上。
在毛毛雨中,皮肤衣还是发挥了一点防风作用。路上又看到不少保温毯的碎片,想必是前面选手使用的。
这段以下降为主的平缓路段花了1h45min左右。
可见,没有多余体力在这段路线跑了,只能间歇快走,剩下的体力全都预留给最后阶段了。
CP3,人很多,我没抢到吃的,只吃了西瓜和香蕉。
这时候,雨一下子变很大,白银的消息已经确认遇难16人。
工作人员不停在劝退……我当时想,我都到这里了,为什么要退。
这也是很多人容易犯的错误,总觉得都快结束了不能放弃,其实最后阶段的难度可能比之前所有加一起还要大。
4. CP3到终点
9Km, 爬升565m,下降646m。
雨势很大,皮肤衣完全没用,我掏出雨衣,开始了最后一段。
出站后的一小段温存还未来得及品味,第二个挑战来了,一段石头路的上坡,竟然深有到脚踝的雨水流下来,这就变成一段涉溪路。
我脑海里晃过一个概念就是山洪。但是这个地方植被茂密,不是山谷,不太像山洪爆发地。
好在这段涉溪路不长,走过这段路,迎来泥巴路。之前的选手将道路的泥土和雨水充分搅拌,打造了细腻的泥浆。
有的路段,竟然有泥浆从上往下流淌——微型泥石流——我算是把山区自然灾害看了个够。
这段泥巴上坡,是我全程中最慢的地方。需要踩准每一个不会打滑的坑,我在一个两米宽的地方走了右边,然后发现这边所有的落脚处都是滑的。
一块看似结实没人踩过的突起,踩上去一试,苔藓和土层直接塌了。
我必须下降两米再从左边踩实再爬升。看似简单的一小段,耗费了5分钟。
赛后看了下这段时速,每公里时间是45min。这段体力耗费十分巨大,而且非常容易踩空打滑,具有危险性。
我第一次萌生退赛的想法,但是,在这种泥巴坡下坡比上坡更危险。只能硬撑上去。
吸水沾泥的鞋子估计都有2斤重,真的是地狱赛段。
爬升到了景区内,终于开始了硬化路面,就连台阶都变得可爱了起来。但是,山脊的挑战来了,这就是风。
我总有一种感冒前被风吹着凉的既视感。此时雨停了,我用皮肤衣换下雨衣。
现在反思,我当时毫无使用保温毯的想法。这里我想强调一下,一旦感觉冷了,一定要毫不犹疑地使用保温毯。
我一直把保温毯当法宝压箱底儿,其实是不对的,不用就等于没带。
需要养成使用的习惯,把它当作消耗品。
如果不用第一次,就不会想到及时使用它。
像我这样,想着把保温毯当做关键时刻的保命道具,那才是错误,因为那个关键时刻,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下降阶段,连续的台阶下坡,号称膝盖粉碎者。去年,我ITBS(髂胫束综合征)发作,最后5Km台阶下坡,我一瘸一拐耗费了3个小时。
今年大概1.5h就完成了。这段主要是对肌肉,膝盖和脚踝的摧残,风已经没山脊那么大了。
五. 完赛
终点前,我又犯了个错误——冲刺。
赛后看了下数据,最后2分钟,我冲刺速度一度达到5分半/公里,心率平均180。
终点冲刺是很容易猝死的,千万不要逞强争名次,不要为了撞线耍帅,安全第一。
完赛时间8小时12分。领完赛包,吃完赛饭。席间大家都在讨论白银的事故。我打开推送,看到了白银事故遇难者的消息。
遇难的有越野跑一哥梁晶、残疾人马拉松冠军,还有众多精英运动员共21人。
如果说狂妄的驴友在户外遇难的消息已经无法刺激我,那么这次职业运动员折戟的消息如同一盆冷水。
尤其是梁晶,我知道他,熟悉他,一个月前还看他破纪录拿了江南100英里的冠军。
如今一下子离去,也让我再次审视越野赛的危险性。
这次比赛,我在战术上犯了很多错误。
1. 不带冲锋衣。你可以不穿,但是一定要有。当作消耗品,贵,但值得。会增重,但必须。
2. 防沙套带了,但是没穿。鞋子脚弓没有凹槽设计,导致防沙套不太合适,以后要提前准备好和鞋子配套的防沙套。
3. 没有使用保温毯的意识。这玩意便宜地很,披上不丢人,不代表你菜,养成习惯,不舒服就用。
4. 下大雨没有及时弃赛。危机意识不够,不够敏感,道理都懂,就是没有放弃的勇气。
5. 和别人比较,觉得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冷暖自知,不要逞强。
6. 没及时看手机,组委会短信的通知,我完赛才看到。
7. 冲刺。别冲刺,没妹子等你。
还好,在战略上,没有犯很大的错误。
1.赛事组织比较成熟,TNF100在多地举办了多届比赛,组织力度成熟。
2.浙江省相关体育部门支持力度大,当地政府协调到位,民间志愿者多。
3.赛事时间,地点合理。低海拔,白昼时间长,路线靠近定居点,公路,CP点救援会比较快。
4.人多,35Km组人多,摩肩接踵,真出事故了,前后有人照应。而70Km,100Km组,经常要在夜里一个人赶夜路。
现在回想,我还真是一路作死。武功山(海拔1918米)上,大风大雾小雨穿着超轻羽绒服徒步。
丽水黄茅尖(1929米),中雨大雾大风,棉质短袖+雨披。
环太湖,大雨里穿皮肤衣骑了10几公里。
还以为自己户外经验丰富,其实,只是大自然赏脸。
原本还想在朋友圈发一下,“雨中洗澡泥里打滚的生日,是我对时光流逝倔强的表达”。
然而这黄河石林的悲剧却让我无法如此矫情。
不体验一次,永远不知道一件装备为什么重要。
不受虐一次,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要勇于放弃。
不 经历一次,永远不明白安全到家才是终点。
来源:
https://bbs.saraba1st.com/2b/thread-2006061-1-1.html--
FROM 150.10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