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转载:
笔者读小学的时候,人大附在四中面前是渣渣。高考这事,核心在生源,生源的核心在智商(你可以不承认,但是你也无法否认)。用互联网思维剖析下,如何获得优质的生源(最高智商的孩子),成为核心。
突破口来了,当年四中没有初中部!!!还是少壮派的刘彭芝同学抓住了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开创了北京市华罗庚学校(简称:华校),后称仁华。
此校从小学开始招生,然后每次全北京市5000-6000小学生统考,选拔出最优秀的400人。
人大附中初中部通过“迎春杯”选拔。每年1等奖20人左右,2等奖40人左右,3等奖200人左右。人大附中主要接收1等奖和2等奖60人,而且6年一贯。
【 在 yiluxing20 (yiluxing20)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校崛起之前那些尖子生能看得上?都是有知识的人,起码讲点儿逻辑,不能把结果当原因
--
FROM 120.2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