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转载:
2001年时正逢我初中毕业,当时我们班是数学竞赛班,全国数学联赛有22人获奖,其中一等奖1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15人。在当时人大附中的排名要次于北京四中和实验中学,但是人大附中来我们班签约保送获一二等奖的学生,条件是放弃中考,经过多方做工作,全部7人都签约至人大附中。
2004年毕业时,人大附中高考超越北京四中和实验中学。人大附中通过垄断优秀生源自此进入良性循环。
四中和实验那时候姿态高根本都不鸟这种跪舔优秀生源的事。基本上积极的学校在正式招生前,目标种子生源的调查早就做好了,学生的电话、住址、和所在学校校长和班主任早就联系上了。
另一个转载:
我是华校第二届学生,我是人大附中从外地特招的,因为我小学6年级拿了全国奥数第5名。本来我进当地最好中学毫无困难,但是架不住人大附中老师一直到我家宣传。
跟我一起进人大附中的还有好几个外地同学。当年我们那一届学生数理化吊打全市,尤其是数学竞赛,包前5。
当年班主任就是刘校长,老师推崇的就是自学和题海战术,一年学完初中数学,一年学完高中数学,高中三年没事干就学大学微积分和数论,晚上就是做题,玩个大富豪还被批评教育。组织个足球赛还被老师批评不务正业,我那时候长跑很好,全校第二,老师找我谈话不要天天训练耽误了学习。
素质教育,呵呵呵呵。
【 在 yiluxing20 (yiluxing20)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校崛起之前那些尖子生能看得上?都是有知识的人,起码讲点儿逻辑,不能把结果当原因
--
修改:RawDenim FROM 120.245.22.*
FROM 120.2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