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问题,无非是两个问题,一是上学问题,能不能上到我想上的学校,二是投资问题,能不能保值或增值,归根结底又只是一个问题——供需,充其量再加一个能够对短期供需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政策。
供需是决定性因素,长期决定了学区房市场的基本格局,也决定政策该如何制定。说白了,物以稀为贵,加上儒家文化对教育的极端重视,只要优质学校存在,供不应求的局面就不可能改变,只是缺口的大小不停波动罢了。政策虽能在短期内影响供需,有时甚至是巨大的,比如731以及这次的入学,但是这种影响不是主因,也不可持续,所谓的“学区房已死”显然是哗众取宠。
最近西城出的所谓“极端”政策,从制定者jw的角度看,一点不极端,再正常不过了。jw最关心的是两个问题,首先是解决未来几年高峰期学位严重供不应求问题,其中个别热点校严重结构性失衡是重点,这是jw的主体责任、头等大事,办不好要掉乌纱帽的。解决的途径无非两个,加大供给和限制需求,所以近年一方面几个热门学区在扩建新校舍,另一方面去年出了731,早早都在做准备了。Jw关心的第二个是维wen,出了事更要追究领导责任,有时甚至是一票否决,所以走好改革与稳定的平衡木是对jw的考验。至于有说jw是为了降学区房价,这不是它主要考虑的问题,最多做个姿态配合一下主责部门而已,毕竟不是自家田。
今年出这样的政策,客观上有杀鸡儆猴的作用,但出发点不是这个,就近入学是大原则不会变,变了只会一地鸡毛,jw是自讨苦吃。按落户年限排顺位也是原则不会变,因为把需求的释放期拉的越长对jw测算需求、制定对策越有利。今年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学位缺口出现了暴增,诱因就是去年731政策出台后有一大波人抢房,导致731前优质校的人数暴增, 731后的自然按照既定政策被调剂甚至出区了。当然,今年上学的731后人毕竟是极少数,即使再加上点明后两年的人助阵,散步也成不了气候,jw这步棋也是看准了才下的。
重要的是往后。根据新生儿数据,22-24年是入学高峰期,总体需求进一步集聚增加,但狼真来了的新政也会吓退一部分需求,可这不是需求消失,而仅仅是转移,转移去哪大家自己想。供给虽然也在增加,但在高峰期效果不明显,所以这几年入学的情况不会比今年好。25年以后情况会有所好转,入学需求大幅下降,新政策预期已稳定,学位增加到位。
总之,从上学功能看,西城热点区域房子大概这样:短期只是个学籍房,长期可以回归到学区房甚至学校房。
从投资角度看,西城学区房尤其热点区域短期成交量大幅下降、价格小幅回落是难以避免的,但不存在所谓大跌甚至腰斩的可能性,因为大多数还是有真实上学需求的,上杠杆炒作的人毕竟不是主流,大多数人见跌了就不卖了,到头来只会有价无市,等到中长期上学属性开始回归后,价格自然又要起来。
以去年731出台后那一波为例,这次无非是对731的落实,一脉相承很有可比性。当时731一出,先是抢购导致量价齐升,时间点一过,迅速成交量大降、价格小跌,但没坚持3个月,又一波双抬头,价格一路涨到今年。所以这不是预测,而是稀缺资源易涨难跌的特点,是以供需为基础的价值规律。
以上纯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请轻拍。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1」
--
FROM 202.10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