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明确,2020年7月31日后购房家庭,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
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所谓多校划片指的是学区内优先,如果学
区内满了,就跨学区。
图片
简单来说,就是自2020年7月31日以后,西城区学区房不管用了,即使购买了学区房,也
不一定能上心仪的学校,有可能被调剂到其它学校。
北京市西城区“废除学区房”的政策,具有全国性的指标意义。
西城区有两个让全北京家长艳羡的优质学区——月坛和德胜学区,这里汇聚了北京四中
、北京八中、育民小学等多所全国知名的中、小学校。
在鸡娃当道的今天,学区房价格一路攀升,安居客最新数据显示,德胜街道的学区房均
价已飙升至17万元/㎡左右,月坛街道的均价也达到15万元/㎡左右。
对于小区原本对应着牛校的家长来说,多校划片的政策可谓晴天霹雳,原本花高价甚至
天价争破头买来的学区房,想着孩子能凭此十拿九稳进牛校,现在却要拼人品靠运气了
,一不小心还很可能进了“渣小”。
“学区房永远涨,一房解千愁”的局面恐怕要彻底改变了……
图片
西城区,发生了什么?
2021年北京西城区幼升小发生的事情,我们先进行一个简短的描述:
“西城部分热门片区适龄符合条件学生严重超额,导致部分入户较晚的学生(2020年7月
31日后入户)的学生直接被劝退了(直接无法报名)”。
过去的情况是:你报名了户口所在地学区内的某所小学,然后如果你的顺位靠后,你就
会被调剂,但大概率还是小片区内的学校(比如德胜学区)
而2021年:如果你在某热门学区,入户时间较晚,就会发现——“别说你对口的那个热
门学校,连片区内其他好学校,你也报不了”,你只能报所在学区外的一般学校(即所
谓的“渣校”),相当于直接“劝退”了。
例如,目前整个德胜学区,已无多校划片学校可选,“7·31”后调剂志愿只能填报相邻
片区,新街口和什刹海的调剂校。
图片
月坛学区内也同样无多校划片学校可选,“7·31”后调剂志愿也只能填报相邻片区,陶
白、广牛和金融街的“渣小”。
图片
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表面原因是由于西城区适龄学生人口不断增加,热门片
区(比如德胜学区)学位严重不足,如果还像以前一样,先报名,再调剂,必然会发生
大量的调剂不过来的情况。
但如果把眼光放得更长远来看,关于学区房的调控信号其实早有预兆,早在4月30日的中
央政治局会议上,就提出要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
图片
此外,几乎在对学区房进行专项调控的同时,还有教育行业的相关政策调整。
先是校外培训遭遇史上最严调控,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专司校外培训管理
。相关部门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处以3650万元的顶格处罚,而多地开始明确严控校外培
训。
紧接着,北京、上海等地表示将正式启动学生暑期托管服务。由各区教委组织面向小学
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的托管服务,托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提供学习场所,开放图书馆、
阅览室,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等。但不组织学科培训和集体授课。
不难发现,国家这次一方面整治校外培训,另一方面让重点区域的学区多校划片(北京
带头),这些组合拳摆明了就是要打破现在的教育格局,给教育行业去一去杠杆。
以前是谁家钱多,谁就能靠买学区房抢占优质资源,最后诞生了一批天价学区房,家长
焦虑得不行,教育也失去了原有的公平。现在从中央到地方终于下决心进行改革,往教
育均衡化的方向走,让房子和教育脱钩,显然是大势所趋。
如今,多校划片政策已经落地,且大有普及推广之势,再想靠炒作顶尖学区房谋求超额
收益的房地产投机者,也注定会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要知道,我们国家想搞什么事,可几乎没有搞不成的。
图片
学区房,一场命运的博弈
其实,北京市的家长们之所以迷恋西城区的学区房,与海淀区的先例不无关系。
从北京地区入学政策上来看,适龄儿童入学,学位本来是有顺位的,比如本片区户口+法
定监护人房屋产权是第一顺位,本片区户口+四老房屋产权是第二顺位等等。
在海淀区,2019年1月1日之后买房的学生家庭,排在此前的六个顺位之后,是第七顺位
。按照今年的入学章程,如果学位充足还是单校划片方式录取。如果学位不足,则根据
填报志愿摇号。
通常而言,家长购房的时候都会对学位的供给和需求有所调研,虽然他们排在了最后,
看似没有选择,但因为学位颇为充足还是能顺利进牛校。
而北京市东城区的派位则是真“多校”,卡在线后的购房者,不再按顺位“入坑”,而
是被放在一个随机派位的池子里。
在西城区购房的家长,显然是在和命运进行博弈,他们要赌的,便是海淀和东城模式的
二选一。
如果是海淀模式,一切如常,买到就是赚到,不仅孩子能上好学校,房产还能增值。如
果是东城模式,虽然有可能上不了心仪的学校,但名校的概率还是挺大,房子也基本保
值。
所以,如果按照往年的政策来看,无论走哪一种模式,只要在西城买下学区房,似乎都
是一门稳赚不赔的买卖,而这也推动了西城学区房迎来一轮又一轮的天价上涨。
例如,2019年的“双十一”,在某拍卖网上,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烂缦胡同的一套5.6平方
米的“老破小”学区房经过多轮拼杀,以总价127.55万元成交,吸引了近5万人次围观。
而这套房源原本的估价为65.76万元。
这套大杂院小平房的房价被炒到了23万元/㎡,而同地段房源的均价是9万-13万元/㎡。
注意,这不是别墅,不是精装修,也不是无敌视野海景房,仅仅是“1室0厅0层”的“破
旧小平房”。
图片
而在2016年,在北京市西城区的文昌胡同深处,一间小小的、不起眼的、甚至杂草丛生
,可以说有点破败的房子,卖出了相当于20公斤黄金的价格。
确切地说,这处仅仅11.4平方米的房产,卖出了530万元的天价,每平方米的房价达到4
6万元。卖出如此高价的原因,就因为它是北京最著名的小学之一实验二小的学区房。4
6万元的单价,也创造了北京最贵学区房的记录。
图片
只不过,对于最新一批西城区学区房的购房者而言,这次,他们算到了开头却没算到结
果。如今,那些优质的小学干脆对“7·31”购房者关上了大门。
也就是说,去年“7·31”后还在前仆后继抢学区房的家长,他们花20万元/㎡买到的重
点校学区房,和旁边15万元/㎡的非重点校学区房,如今在孩子入学资格上是一样的,其
中的差价,就是逆政策而行的学费。
这个意义上,政策释放的是一种信号,教育要公平,先从学区房开始。
图片
教育体系,要大变了
其实,对于教育稍微有点敏感度的人都能感受到,现在的教育体系,要大变了。不仅仅
是教育本身,还包括附着在教育行业的各类资源。
首先是校外辅导班,近期遭遇到很大压力。以前学校3点多放学,放学结束后就送到补习
班,家长的钱,都被辅导班赚了,关键是学习效果往往还不好。
现在国家明确要求,学校放学时间要延迟,大部分的功课、作业、活动,尽可能在学校
完成。这大大减轻了家庭的时间成本和财政成本,但对于校外辅导班,则是一个致命打
击。
教育产业化,这么大一块蛋糕,改革阻力很大,但国家为了长远的发展,说改就改了,
这就是改革推动力,不服不行。
精准扶贫的逻辑也是一样,把底层往上拉了拉,感受社会主义的温暖。公平和公正,一
定是未来一段时间国家工作的重点,哪怕牺牲一点效率,也不会阻挡改革的步伐。
前几天有个帖子很火:年薪300万,日子过的仍然不宽裕。你说年薪多少才能满足他的胃
口?一年挣600万,他还是不满足。所以这些人是国家的基本盘吗?显然不是。
国家的基本盘,还是大部分收入没有那么高的老百姓,一年收入十万、八万,甚至更低
一些。如何给这些人减负,如何让他们的孩子通过教育实现阶层流动,这才是国家真正
关心的。
回到学区房这个问题上,目前北京的改革是一个试点,其他省市还在观望,但总体的大
方向是很明确的,就是要公平择校,减少鸡娃。
另一方面,政策的落地固然会让学区房的价值缩水,但现在就定下学区房要“凉凉”的
结论,恐怕还为时尚早。
不可否认的是,学区房的焦虑,主要集中在中产阶级,这些人早年通过教育、努力得来
了现在的生活状态,因此他们也会产生“路径依赖”,希望下一代延续这种方式,财产
还有继承的可能,但软实力无法继承。在对待子女教育方面,中产阶级舍得投入精力、
金钱。
对于现在的中产阶级来说,向上攀升的难度越来越大,但向下掉落却很容易。家庭轻微
的变动很可能就从中产回到温饱,这种情况下,教育依然是中国人最热衷的投资。
尤其是当他们发现考试依旧是向上流动的最现实的途径,会想尽一切办法,哪怕牺牲自
己,也要让子女受到最好的教育。所以,在一二线城市,我们处处都能看到这样的父母
:
为了给孩子争取教育机会,学区房的争夺大战年年都在上演;
因为老师能力不足而恼羞成怒的家长围攻了校长办公室;
减少录取名额之后,校门前的家长情绪激动;
为了送孩子出国留学,卖掉家里的房子,甚至不惜负债……
看起来很自私,但考虑到教育本身就是一场漫长的竞争,似乎也能理解他们的“斤斤计
较”。
在全民认可“成绩决定命运”的价值观环境下,“无法停止焦虑”似乎已经成为每一个
家长的必然。
即使决定孩子学校、成绩的因素有再大的随机性,他们也总是想着再多做一点。如此看
来,无论是学区房,还是多校划片或者摇号入学,或许没有一个政策能真的让家长们满
意。
一句话,只要家长还存在焦虑感,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绕过政策的限制或者寻找政策的漏
洞,但尽管如此,还是要努力改变。
图片
结语
可以肯定的是,今后买学区房将会进入到一个更大片区选择,更复杂政策博弈买房的新
时代,这是每个渴望给孩子带来最好教育的家庭,个人利益和全市乃至全社会教育均衡
化之间的矛盾。
而教育改革均衡化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焦虑与阵痛,至于这个均衡会在何时达到,五
年、十年或更长时间,谁也说不清楚。
但我们知道,此时此刻,正是这个博弈最剧烈的时候,个人虽无法抗拒大势,但我们理
应明白,孩子能否真正成才,最终还是要靠他自己去努力。再差的学校也一样有好学生
,再好学校也会有差学生,学区房从来不是孩子成才的充分必要条件。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决心,无人能够阻挡。
--
FROM 113.10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