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中学一共100个名额,之前a.b.c三个学区能上,比较容易,a.b.c称之为学区,现在11个学区都能上,还是只有100个名额,谁都不容易上,哪里还有学区?
去年就讲过,北京教改的目标是均衡化。随着5月11日西城教委公布2022年西城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一览表,均衡化进入实质性阶段。
与之前相比,本次最大的变化是各学区小升初派位入学的中学名单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学区对应初中由8所统一增加到10所,而且增加的都是优质名校,比如四中、师大附中等。这其实是一个削峰填谷的过程。结果就是各学区对应初中非常均衡。
这样一来,更多“弱学区”的小学生将会有机会可以上“牛初中”,而原来的“强学区”的小学则会减少上“牛初中”的机会。
因为每个“牛校”每年的招生人数是相对固定的,原来是主要针对“牛学区”的小学来派位招生,但是经过这一轮的“教改”之后,牛初中的生源就在各个学区“分散开了”。
最典型比如北京四中,之前初中的主要生源来自于临近的几个“学区”,现在则基本上在全区“11个学区”平均招生了。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减少在牛学区的招生人数”,而“增加了在弱学区的招生人数”,形成了“学区均衡化”,达到了“教育均衡化”的效果。
这对西城的学区房会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冲击,尤其是原来炒的比较热的金融街,德胜,月坛学区,优势不再,自然会退热。
总体上看,教改的方向就是“越来越均衡”,这将会对西城的房价格局造成非常大的变化:西城房产将会逐渐失去“学区溢价”,依靠学区资源来支撑房价的持续上涨会越来越难。
未来的西城房产溢价,也将逐渐回归房产本身,以“品质次新”作为主要的涨价因素,学区的推动力将越来越弱。
尤其是在2025年之前,由于西城入学的孩子数量越来越庞大,教育公平化越来越成为一个“核心关注话题”,必将推动西城学区资源配置越来越“均衡化”和“随机化”。
也就是说,就算你买了学区房,能够上好学校的概率也和非学区房是一样的,同时上学的“不确定性”也越来越高,被“调剂”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甚至在未来几年,买了西城区的房子,也未必能够在西城区上学,有可能会被调剂到“郊区的分校”,虽然还是“西城的学籍”,但已经不是“西城的学校”。
西城,或许从此再无“学区房”了。
发自「今日水木 on ARE-AL00」
--
修改:Michaelss FROM 106.121.162.*
FROM 106.12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