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看了很多双缝实验的科普,到底怎么回事?
- 人类就是从一次次的唯象逐步接近绝对真理的。每一次的唯象认识,都能预测和解释未来的发展,而且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那种认为后来认识能完全替代传统认识的想法,是一种机械唯物的想法。
 
 
 【 在 slurry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于过去的可以说是唯象,如果还能预测大家从来都没见过的东西,或者能解释过去从来无法解释的东西,并且能一次一次的被证实而不是证伪,那就不是简单的唯象解释了,而是找到了背后运行的规律
 :
 --
 FROM 218.249.201.*
 
- 这个版的版名叫《科学》……不是哲学版
 【 在 chenhui2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看到的历史是这样的,如果你穿越过去,历史还和你现在看到的一样吗?
 : 你不相信,是因为在你一直坚定的认为,你所知道的物理学都是真的,因为它已经以你知道的逻辑解释了大多数物理学现象。
 :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所知道的物理学是假的,它只是让你相信它的解释符合它所说的规则。
 : ...................
 --
 FROM 223.104.40.*
 
- 多简单的道理,我们小时候不就是量子态吗:
 
 父母开门回家的时候,我们在学习;
 
 父母不在家里的时候,我们在玩儿。
 
 你说观察对结果有没有影响~
 
 【 在 dragonfly112 的大作中提到: 】
 : 越说越玄,没法理解了。我观察与否,为什么会对观察结果有影响呢?电子怎么知道我看没看屏幕呢?谁能给好好解释一下
 --
 FROM 159.226.118.*
 
- 量子力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即“双缝实验”。这个实验展示了量子粒子(如电子)的波粒二象性,以及观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我来给你详细解释一下:
 
 双缝实验的基本设置:
 
 在实验中,电子通过两个紧挨着的缝隙,然后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这表明电子表现出波动性,类似于光波通过双缝后形成的干涉图样。
 不观察时的实验结果:
 
 当不对电子通过哪个缝隙进行观察时,电子以概率波的形式同时通过两个缝隙,并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这表明电子表现出波动性。
 观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当尝试观察电子究竟通过了哪个缝隙时(例如,通过放置探测器在缝隙处),电子的波动性消失了,干涉条纹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两个明显的亮点,表明电子表现为粒子性。
 波函数坍塌:
 
 在量子力学中,电子的状态由波函数描述。波函数包含了电子可能处于的所有状态的信息。当我们不观察时,波函数处于叠加态,电子表现出波动性。但当我们观察时,波函数会“坍塌”到一个特定的状态,电子表现出粒子性。
 观察导致干扰:
 
 观察电子通过哪个缝隙的行为,会对电子造成干扰。这种干扰足以改变电子的量子态,导致波函数坍塌。电子“知道”它被观察了,因为它的状态受到了影响。
 量子纠缠和非定域性:
 
 量子力学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量子纠缠,其中两个或多个粒子的状态以一种方式相互关联,即使它们相隔很远。这种纠缠状态的测量也会导致波函数坍塌,显示出非定域性。
 总之,量子力学中的观察问题涉及到波函数、叠加态和波函数坍塌等概念。观察行为会干扰量子系统,导致波函数坍塌到一个特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在宏观世界中并不常见,但在量子尺度上却非常普遍。量子力学的这些奇特性质至今仍是物理学家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
 FROM 117.107.166.*
 
- 我不看就没有光子打被测物体上了?我还能控制光子?光子都是我发出来的么?
 
 
 【 在 slurry 的大作中提到: 】
 : 刚才才发现前面已经有人讲得非常清楚了,接触式测量都会对测量结果有影响,在宏观上的非接触式测量在微观上就是接触式测量,多简单的事。
 :
 : 不管是用仪器测量还是人眼观察,都是因为有光子先打到被测物体上,再反射进仪器或人眼才能实现。如果是宏观物体,光子的能量相比微小的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测量结果不受观察影响。但如果是测量双缝干涉电子波,那光子的能级跟电子差不多,打到电子上就会改变其运动轨迹,所以观察或不观察的结果就完全不同
 : ...................
 --
 FROM 123.123.105.*
 
- 其实量子这种现象很好解释, 不连续或者说随机, 是观测手段的限制. 就像你用一把不连续的尺子(你想象一下梳子)去量一个长度, 量出来的结果就是不连续的. 你在不连续的时间片里去量电子光子, 看到的轨迹就是不连续的, 但是你量得多了, 就能看到这些轨迹呈现规律性. 
 --
 FROM 220.181.41.*
 
- 这是对量子叠加态的庸俗化理解。这属于根本没有理解的生拉硬套。
 
 
 【 在 qingfeng412 的大作中提到: 】
 : 多简单的道理,我们小时候不就是量子态吗:
 : 父母开门回家的时候,我们在学习;
 : 父母不在家里的时候,我们在玩儿。
 : ...................
 --
 FROM 218.249.201.*
 
- 好,不错,解释得很好。btw,那你知道怎么让两个粒子发生纠缠吗?知道能纠缠,和利用纠缠,是有差别的。
 
 
 【 在 gxfu 的大作中提到: 】
 : 量子力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即“双缝实验”。这个实验展示了量子粒子(如电子)的波粒二象性,以及观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我来给你详细解释一下:
 : 双缝实验的基本设置:
 : 在实验中,电子通过两个紧挨着的缝隙,然后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这表明电子表现出波动性,类似于光波通过双缝后形成的干涉图样。
 : ...................
 --
 FROM 218.249.201.*
 
- 量子纠缠更难解释啊
 【 在 gxfu 的大作中提到: 】
 : 量子力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即“双缝实验”。这个实验展示了量子粒子(如电子)的波粒二象性,以及观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我来给你详细解释一下:
 : 双缝实验的基本设置:
 : 在实验中,电子通过两个紧挨着的缝隙,然后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这表明电子表现出波动性,类似于光波通过双缝后形成的干涉图样。
 : ...................
 --
 FROM 14.19.143.*
 
- 不对。这个手段无关。这是固有的,内禀的。
 
 
 【 在 Illid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量子这种现象很好解释, 不连续或者说随机, 是观测手段的限制. 就像你用一把不连续的尺子(你想象一下梳子)去量一个长度, 量出来的结果就是不连续的. 你在不连续的时间片里去量电子光子, 看到的轨迹就是不连续的, 但是你量得多了, 就能看到这些轨迹呈现规律性.
 --
 FROM 218.24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