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科学发现的知识,如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怎么办?
因为没办法预知某个科学研究的产业价值,所以只能多研究,掌握更多的筹码。
就像买股票一样,假设最近医疗板块火爆,其他板块你不关注。等板块轮动的时候,你
不提前入局,连入场的机会都没有。
科研成果从某种程度就是分散风险。
科研+专利保护,这套体系对于具备科研优势的国家就是最强的壁垒。
【 在 phoenixhills 的大作中提到: 】
: 科学与产业发展之间,也有道和术。平时我们谈术谈得多一点,今天来谈一点道,也就是科学如何与产业发展结合。
: 通过基础研究产生的知识,天然禀赋具有颠覆性和非颠覆性两种,但也仅仅是知识,而未必就能直接构成解决产业发展瓶颈的方案。
: 况且,通过基础研究产生的知识,未必满足产业发展所需,即以兴趣为动机开展的研究,不能完全提供产业发展所需的知识。
: ...................
--
FROM 113.233.47.*
工程师搞研究,依赖于农民生产的粮食,就够了?工程师的研究本身,就不需要方法了?
简单系统,可以通过作坊式的研究开发技术。例如,瓦特完善蒸汽机,康明斯发明交流发电机,爱迪生发明钨丝灯泡。
复杂系统,可以通过系统工程方法提出技术整体方案,再分解和分配任务。例如,he弹、qing弹、火箭、卫星的研制过程。
持续演进的复杂巨系统,已经没有人能够提出整体方案了。这时候怎么分解任务分配任务?例如,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西大解决了这个问题,对集成电路四个指数阶段都能重构制造技术体系。欧、日、中都没解决这个问题,在霉不再提供技术授权的情况下,都被qia了脖子。
事实上,科学geming、技术rev、产业rev,依次以前者为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仅仅依靠科学rev推动就够了。
复杂系统时代,技术研究的组织方式,也要随着系统特点的演变而与时俱变。
【 在 upndown 的大作中提到: 】
: 技术本来就是依赖于现有的科学知识。没有科学知识支撑压根就不会形成技术路线。所以你的问题根本就不成立。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218.249.201.*
对科学研究提供广泛支持,不仅是可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技术和经济繁盛的前提。对其中具有颠覆性意义的研究,更应该提供进一步的发展支持。
但技术开发,是一个重要的基本环节。我们现在有科技部抓知识拓展,有工信部抓产业化,就是没有技术部门专门负责抓产业级的技术方案攻关。这样关键的任务,居然让某些人理解成了由具体企业牵头负责,名义上搞产学研,实际上干的是企学研。形势上,这样做是在学西大,实际上,却在步日本后尘。这就把好经给念歪了。
【 在 serprathu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没办法预知某个科学研究的产业价值,所以只能多研究,掌握更多的筹码。
: 就像买股票一样,假设最近医疗板块火爆,其他板块你不关注。等板块轮动的时候,你
: 不提前入局,连入场的机会都没有。
: ...................
--
修改:phoenixhills FROM 218.249.201.*
FROM 218.24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