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俩都是不太了解的东西,所以可比。其实我看了4页回复,就没看到有懂的。
其实很简单啊,天文学家观测星系,通过恒星的光度估算质量,最后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星系的旋转臂的线速度居然不是随距星系中心的距离增长而变小(应该有个开方的关系),而是接近常数。为了解释这个现象,引入了暗物质,就是不发光无法观测的物质弥漫在星系之中导致星系旋转有这么个观测结果。
而暗能量就是导致宇宙膨胀的机制。观测了比较近的星系的退行速度(根据红移)和根据光度变化和光度计算的距离,得出了哈勃定律,即越远的星系离开我们的速度越快。当然,这是个多普勒效应的解释。其实应该既考虑多普勒效应,又考虑宇宙膨胀(尺度因子变化)。爱因斯坦方程如果没有那个常数,是或者膨胀或者坍塌的。爱因斯坦加了常数项让宇宙稳定。后来发现,宇宙在加速膨胀。这个总机制(没有常数和有常数加一起)就被叫做暗能量。反正科学界不是很了解就是了。
总物质量可以估算出来,其中发光的物质量就是明物质,剩下的物质就是暗物质。除去暗物质,就是辐射,还有就是暗能量。还有个什么我忘了。
【 在 wwdinews 的大作中提到: 】
: 经常看到杂志,科普文章中有这种表述:在整个宇宙中,大约25%是暗物质,70%是暗能量,只有5%是正常物质。不明白为啥物质和能量是有直接的可比性的?
--
FROM 98.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