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论是以太(引力场什么的也行),光速传递,所以我认为条件变动时,当时的光子来不及反应,会到达不该到的区域。当然我没有实验室验证。只能依靠其他人的论文。也不知道他们做了没有。比如
还是光栅分光,然后两路加入电光晶体或者某些旋光晶体,突然改变光程差或者偏振,使得本该出现的条纹出现变动。同时,在极弱的光条件下,同步控制光路或者偏振的改变,积累屏幕的检测点,检查光子有没有能够及时检测到两个光路的同时改变。
【 在 ShortL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些信息哪来的,什么时候什么方式传递给光子的,光子能接收多远的信息
: :
--
FROM 72.19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