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主贴说得很明白啊,全国严防清零,某地觉得自己特殊、有与众不同的见识的(其实是老外无奈的口水借口见识吧?),先共存,最后让全国都防不住共存,经济好像也没占便宜。这个不就是很类似,也是可能的剧本吗?应该好好思考下,而不是极力护短为先。一地鸡毛说什么“高度”就是笑话。
怎么解释上海跟全国其他地方的差异?就连深圳那么商业化的地方,就在香港边上被疫情袭击一把,都比上海控制得好,现在已经社会面清零了。
自己一边放水给别人,一边说你们防不住,必然要共存。似乎这么说没什么信服力,而且人品有点问题。
而且,共存就是一劳永逸的解决之道吗?共存的结果是下一轮来了一样再感染,没人可保证下一轮一定是轻症多。
选择共存的代价和收益如何?看过往应该是清零好,看将来,肯定是选清零偏保守(或称稳妥)一点,但是现在没人敢负责地说哪个选择一定好。要说现状,对于如果当初坚持清零和决定共存的优劣,实际上清零如果早期局部严控,全国大部分地方保证正常,全局应该是不错的,比起疫情流行,局部经济受损至少也是种可承受的选择吧?只是对严控区域的补贴要跟上,这方面要加强。无论如何,似乎上海这种先放水再收紧是最差的选择了。这种情况产生的根源在哪里?
【 在 pony7411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指桑骂魁,阴阳怪气的指责没有意思
: 人家为啥这么说
: 说因为站在那个高度
: ...................
--
修改:MidNiter FROM 125.33.205.*
FROM 125.3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