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和你说吧,衡量防疫效果,不看放开还是封锁,而是看发病率,也就是一种传染病的年感染规模是扩大还是缩小还是不变。如果你说的“适度放开”可以做到明天上海新增少于今天,那这个措施就是有效的和符合传染病防控目标的,如果你的措施导致感染规模扩大,那就是错误的。
上海现在的问题是,人群发病率,也就是感染者比例,已经超过了常规防疫措施能控制住的规模。原理还是我前面说的,当医护、防疫人员、志愿者、zf人员、物流和服务人员都相当比例感染,那么“防控”的行为可能本身就是“传播”行为。这种情况,必须采取停止流动减少接触提高防护的办法,先把人群总发病率降下来,把已知传染源隔离起来,让传播速度降低到防控能力能应对的程度,也就是能流调过来的程度。之后才能恢复社会生活,通过高防护,比如普遍佩戴n95并及时消毒,高检测,建设更多隔离病房,餐馆每桌增加排风机,等等措施维持低发病率。也就是流调速度能应付的发病规模或更低。
【 在 RuralHun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不错,但我原文说过了,我说的放开不是什么都不管,是要做好防控,适度放开,除了硬封锁,所有其它有利于降低病毒的传播能力的措施我们还是要做的。很多人一听到放开就以为什么都不要管了,这是严重偏见。
: 举个明确的例子吧,你可以看看台湾是怎么处理的。
: :
--
FROM 115.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