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章是由自动发信系统所张贴】
发信人: dreamingwing (新手上路), 信区: StoneStory
标 题: 再问悼明派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Sep 21 00:41:50 2025), 站内
感觉双方思路隔着鸿沟,想知道大家到底因何觉得悼明这个主旨让红楼梦变得更加伟大:
1、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作手法具有高超难度,能在完整故事中暗藏两条线,并且所有线索严丝合缝,具有超越所有其他文学作品的超强写作水平。
2、悼明论的立意让整个故事逃离了小情小爱,从而体现了作者的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整个故事从家族兴衰变成了政治隐喻,时代悲歌。
与此相关两个思考
1.关于写作方式与水平,没有真本,无法自证。但是因为虚构了有原本但丢失的说法,所以对方也无法证伪。
换种方式来验证:
1)如果有人见过完美契合并有同样文学水平的真本,为何连十之一二都记忆不出。
2)如果说这种写作方式惊世骇俗,超越常人,世间是否有同样类似的作品与手法,至少能达到十之八九。否则太过于不可实现,有点先造神再拜神的嫌疑。
3)现实与隐喻,虚虚实实,假语村言,这是原本的风格,大家各自领悟,发挥延伸,直到终了也似是而非,而思绪不止。如果文本在某一时刻让大家突然有突然了悟的感觉,是不是反而是作者水平的倒退。
2.关于悼明的思想
我个人的观点:人性大于家国大于朝代。对人性本身的细微关注,这是我认为四大名著里红楼梦和其他三个不同最大的不同点也是最独特而超越时代的思想角度。但是也不能否认一个朝代的哀歌可以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文学作品。
1)如三国,直接讲述朝代王朝更迭,各色人物轮番登场,读完酣畅淋漓。
2)如双城记,战争与和平,飘等。从个体人物在时代变迁与政权轮替中的挣扎,来揭示时代变革。
3)如果是悼明派的红楼梦,只是按一定特征把人物一一对应,牵强附会,没有人性的塑造,没有双方的合理化呼应,也没有对于人物和事件结局的思考,只有简单的对于两个派别人物结局的提示。从一种内向的反思和自省,变成了一种群体的外向的欢呼。
从立意和思想上,第三种是不是更加狭隘呢。
单独写一个就已经足够优秀,一定要两个都写,什么都要,才是画蛇添足。而我认为这足不过是悼明派强行要给这个作品加上的。
--
FROM 120.2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