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华我早答应读者要写四川省为什么会东北化,写过一篇照顾同志们的面子的,放在了隔壁求实处的《从基辅到成都》。
今天这篇开宗明义,就要谈谈能放到官面上的东西。开宗明义,就是四川不只有成都,人间不只有成都。
天府之国沃野千里,跑到成都街头,三星堆,武侯祠,大熊猫,还有太古里,麻将馆里劈里啪啦的牌声,活着的是到天亮的霓虹。
夜景繁盛,何容乐不思蜀,此间何极,恍然天上人间。
但是四川省不只有成都一个市。成都的繁盛说明不了四川的兴旺会持续下去,就好比休斯顿再怎么繁荣,也改变不了德克萨斯是全美最大农业州的事实。
随便打开一张地图,就能发现,四川的城市分布规律,西边的甘孜,阿坝,凉山,几乎没有什么城市,东部从广元到自贡,密密麻麻都是小城。
非农垦区占据了很大的面积,这是四川的地理条件,谁也改变不了。
如果再看仔细点,就会发现,四川省的城市严格围绕成都展开,一个强大的省会,带着的似乎不是一群狼,而是一群羊。
这与别的西部省份不同。
内蒙古的呼包鄂齐头并进,做的是城市群;陕西省两段式发展,北有延榆,南有西咸;云南的昆明和曲靖虽然有嫌隙,走的也是协同发展;青海虽然只有西宁,但西宁不出头,有事是西兰说了算。新疆地处大西北,是战略要地,发展自然不能和内地相提并论。
整个西部,做强省会的省份,便只此一家。
中部的省份做强省会,是因为不得不做。合肥不强,安徽的人就要被东部沿海吸走,武汉不强,湖北的人就要被四周省份吸走,有个江西省不信邪,没有做强省会,人已经都被吸走了。
中部省份做强省会,是不得不为。
因为人可以很方便的被吸走。不做就要完蛋。
但是,西部省份想要留人,不能靠强省会,强省会是一针肾上腺素,现在发展猛,将来要反噬。
中部省份的鸡汤,是西部省份的砒霜。
西部省份要发展,得靠强大的均衡经济。简单来说,就是要一碗水端平,留在西部,能享受到的是相对公平的经济环境,故乡生活,感觉很不错,人才不愿意往出跑。人能够幸福的留在当地,现世安稳,生育率才能够得到保障。
内蒙古不做强省会,人们可以去呼和浩特,可以去包头,还可以去赤峰,选择面多了,地价就卖不高,房价就上不去。
4000的工资,7000的房价,年轻人不啃老也可以买上一个还行的房子。还可以生一个孩子,工资稍微高点,就敢生二胎。
不是211,对自己看的不是特别高的普通年轻人,哪里都能有工作机会,呼和浩特有,包头有,赤峰也有,而且三个地方都有不错的学校,资源平均了,大家就卷不起来。
内蒙古的发展非常健康。
四川省只有一个成都市,大家就都想去成都,看起来成都是一片繁华,但人都要到成都,成都的地价就要高,房价就要高。工作就要卷。
既然都是卷,为什么不去东部沿海卷呢?
一个内蒙古人,出去闯荡失败,回到家乡,还有幸福的生活等他。
但是一个四川人,出去闯荡失败,回到家乡,家乡被成都吸的凋敝了,他还是要去成都继续卷。
既然都是卷,成都比上海宁波好在了哪里?
为啥非要去成都,不去深圳上海呢?
于是,我们看到最为严重的人口流失现象之一,就发生在四川省。
东北只有四个城市,但是好歹还有四个。四川只有一个成都,所以一切都要来的更为剧烈,仅仅十年,四川完成了东北用二十年完成的进程。
且不说,四川省也是搞重工业的地方,四川省也有过大规模的黑社会,四川地市县乡的官僚主义,和东北比,怕是还要不如东北。
一次的相似可以是巧合,无数次的相似,则是历史的必然。
更要命的是,东北的文艺工作搞得非常好,常常引起大规模的关注,有人关注,就是好事,有人关注,事情就总会有转机,哭不哭倒是小事,哭也没什么丢人的。
会哭的孩子起码能吃到奶。
四川展示的形象,却是一派光鲜亮丽。
城里人各个是太古里,村里人各个是丁真,生活美好到这个份上,又让人怎去发现问题,甚至给予帮助呢?
逞强的孩子,苦在心里,等待他们的,只有黯然的凋零,在悬崖上,在无声处,在没有人知道的夜里。
发自「今日水木 on ELE-AL00」
--
修改:gonglm FROM 36.45.42.*
FROM 36.4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