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的真知灼见。
从我打算真投入做这件事起,我就意识到,技术和生产,不是我擅长的,北京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我为此跑了几十趟深圳、东莞、广州、惠州和中山,拜码头拜山头。调研后发现,自己最擅长的是做品牌,制定了(场景)+伴侣屏品牌的策略(汽车伴侣屏、户外伴侣屏、办公伴侣屏、学习伴侣屏……),随后注册了一系列商标,包括伴侣屏、CarPal、卡微电子等等,这个时候,正好一个细分子赛道悄然的火热起来(闺蜜机),某度旗下的公司几个月就赚到了几个亿,震惊了圈内的所有人,然后某度和他的子公司,其它的巨头型企业,纷纷抢注“闺蜜机”品牌,某度甚至想把“闺蜜”注册为商标。我特别佩服他们的执行力和策略。第二年,某度联合JD、联合行业内的著名企业,申请了团体标准,去年初,JD把闺蜜机单独作为品类;去年底,Tmall也进入这个赛道。到今年初,闺蜜机赛道,已经涌现了100家品牌,也包含了我的伴侣屏。
这个行业里的事情,我可以讲几天几夜,但是没用,因为我不能确保我就是最后胜出的那一位。环顾四周,都是大厂。
昨天晚上还在自嘲,我是那个唐吉坷德。旁边的发小说我夜郎自大。
【 在 ptkhua 的大作中提到: 】
: 朋友反对也是正常的,做好产品、用户认可最重要,坚持下来不容易,市场和需求瞬息万变,产品和配套服务也需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大厂分蛋糕需要勇气,哈哈!
--
FROM 123.11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