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彻底信服了悼明说,加一个我想到的王熙凤和魏忠贤的关联
我之前对悼明说一直是嗤之以鼻(在没有看相关论据的情况下),以为是牵强附会,直到最近几天看了版上的几个长帖子,才彻底服了。
对于王熙凤是影射魏忠贤这点,除了在帖子里看到的论据:她是女人,起名却用了意为雄鸟的“凤”字,对应魏忠贤性别错乱的阉人身份。还有我自己想到的两个:
1、魏忠贤的飞黄腾达是在明熹宗在位期间,“熹”对应王熙凤的“熙”
2、史书和明朝的文献都有魏忠贤不识字的传说或记载——例如《明史》“忠贤不识字,例不当入司礼,以客氏故,得之。”——不管事实他是否真的不识字,起码是有这个说法流行的。对应王熙凤不识字。
最后,尽管我信服了悼明说,但我依然认为
1、悼明只是红楼诸多主旨之一,而不是全部。悼明并不影响很多之前对红楼的理解。
2、对薛宝钗代表的清,并非全盘否定的态度。否则也不可能对代表清的薛宝钗有那么多正面的描写,赋予她那么多优秀的品质,以及“钗黛一体”的判词。事实上,清朝承袭了明朝基本政治制度,统治者也高度汉化。钗黛一体,与清承明制,也是相互印证的。
--
修改:bill21 FROM 119.147.144.*
FROM 119.147.144.*
2 王熙凤,魏忠贤不识字 几乎所有解读都会提到
作者对明有批判 对清有讽刺
对薛宝钗的褒在明处 贬,讽,骂在暗处
不要把85红楼当作红楼文本 前者充满了某些"红学家"的私货,个人好恶
【 在 bill21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之前对悼明说一直是嗤之以鼻(在没有看相关论据的情况下),以为是牵强附会,直到最近几天看了版上的几个长帖子,才彻底服了。
: 对于王熙凤是影射魏忠贤这点,除了在帖子里看到的论据:她是女人,起名却用了意为雄鸟的“凤”字,对应魏忠贤性别错乱的阉人身份。还有我自己想到的两个:
: 1、魏忠贤的飞黄腾达是在明熹宗在位期间,“熹”对应王熙凤的“熙”
: ...................
--
FROM 223.72.70.*
用这种精神去读书,随便找本菜谱都是在悼明
【 在 bill21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之前对悼明说一直是嗤之以鼻(在没有看相关论据的情况下),以为是牵强附会,直到最近几天看了版上的几个长帖子,才彻底服了。
: 对于王熙凤是影射魏忠贤这点,除了在帖子里看到的论据:她是女人,起名却用了意为雄鸟的“凤”字,对应魏忠贤性别错乱的阉人身份。还有我自己想到的两个:
: 1、魏忠贤的飞黄腾达是在明熹宗在位期间,“熹”对应王熙凤的“熙”
: ...................
--
FROM 114.246.175.*
你讲的有道理的,之所以强调悼明,完全是为了区别于江宁织造曹家作书的一说,这两个之间差别太大了。但红楼的立意和价值的确超过悼念故国本身。
--
FROM 150.255.53.*
古代国人规避清朝敏感词拧拧巴巴写了一本书。明朝锦衣卫东西场,照样也得拧巴。有啥可悼的?
【 在 bill21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之前对悼明说一直是嗤之以鼻(在没有看相关论据的情况下),以为是牵强附会,直到最近几天看了版上的几个长帖子,才彻底服了。
: 对于王熙凤是影射魏忠贤这点,除了在帖子里看到的论据:她是女人,起名却用了意为雄鸟的“凤”字,对应魏忠贤性别错乱的阉人身份。还有我自己想到的两个:
: 1、魏忠贤的飞黄腾达是在明熹宗在位期间,“熹”对应王熙凤的“熙”
: ...................
--
修改:letitbe321 FROM 120.244.218.*
FROM 120.244.218.*
为什么明明你对楼主在说什么一无所知
却偏偏要装作 "我懂,而且我比你懂"的样子指点江山?
【 在 tudoutu 的大作中提到: 】
: 用这种精神去读书,随便找本菜谱都是在悼明
--
FROM 223.72.70.*
明朝是最后一个汉人大一统王朝,存在时间276年
清朝是异族统治,
不要提1840史观,这种史观是1981年才提出来的,短短几十年都已经被越来越多人反对
要站在作者的角度看,满清入关是亡天下
清朝的统一过程,就是满族军事集团和汉族官绅地主阶级(其中最精致利己,最没民族气节的那部分)联合起来的过程
明朝的缺点也都继承下来了,还多了民族压迫的坏处
明末的文人们对清朝的认识也有个过程
一开始他们也认为是改朝换代
也都投降清朝了,如钱谦益,吴梅村
在剃发易服,目睹清军暴行之后,他们逐渐又后悔了
这才产生了怀念故国的复杂心理,写成了这本书
这也符合书中对薛宝钗这个人物的展现过程
一开始看,都会觉得宝钗是正面人物,因为她的好是写在明处的,随分从时,识大体,人情练达等等
但是越看就越觉得作者对薛宝钗的贬是写在暗处的,这一家子从住进贾府就带着明确的目的,使手段耍心眼,最终和贾府分道扬镳。
这还只是前八十回
癸酉本里薛宝钗人设崩塌,变为反派,这种转变其实早有预兆,是情理之中的。
【 在 letitbe321 的大作中提到: 】
: 古代国人规避清朝敏感词拧拧巴巴写了一本书。明朝锦衣卫东西场,照样也得拧巴。有啥可悼的?
: 【 在 bill21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之前对悼明说一直是嗤之以鼻(在没有看相关论据的情况下),以为是牵强附会,直到最近几天看了版上的几个长帖子,才彻底服了。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111.18.97.*
锦衣卫东西场比文字狱要仁慈多了,况且明史被添油加醋得厉害,可信度要打个对折
【 在 letitbe321 的大作中提到: 】
: 古代国人规避清朝敏感词拧拧巴巴写了一本书。明朝锦衣卫东西场,照样也得拧巴。有啥可悼的?
--
FROM 183.194.146.*
如果是悼明说,为什么怡亲王府会有一套抄本?而后来在乾隆56年,程高本《红楼梦》得以起印发行,要真是个不知名的人,就冲这名字你也发行不下去啊。
所以个人还是觉得,作者必然是跟皇室有密切关系的人,敢用《红楼梦》这个名字也是受到许可的,那可是乾隆56年啊,如果是悼明,有几条命敢这么玩。
--
FROM 117.11.144.*
以前我十几二十岁的时候,看那些红学家的作品就觉得有问题,牵强附会胡编乱造
但凡有点逻辑思维能力的人看完悼明说,即使不相信也会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 在 bill21 (自由之路)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之前对悼明说一直是嗤之以鼻(在没有看相关论据的情况下),以为是牵强附会,直到最近几天看了版上的几个长帖子,才彻底服了。
:
: 对于王熙凤是影射魏忠贤这点,除了在帖子里看到的论据:她是女人,起名却用了意为雄鸟的“凤”字,对应魏忠贤性别错乱的阉人身份。还有我自己想到的两个:
: 1、魏忠贤的飞黄腾达是在明熹宗在位期间,“熹”对应王熙凤的“熙”
--
FROM 123.18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