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彻底信服了悼明说,加一个我想到的王熙凤和魏忠贤的关联
### 逻辑手法分析
此论证手法属于典型的“索隐派”或“影射史学”红学研究范畴。其核心逻辑是:**预设一个核心论点(《红楼梦》是悼念明朝的政治小说),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在文本中寻找能够支撑这一论点的“证据”,并对其进行有利于核心论点的解读。**
其具体手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谐音附会 (Punning and Homophonic Association)**:这是最主要的手法。通过汉字的谐音或近音,将小说中的人名、地名、物品名与历史人物、事件、概念联系起来。
* 例如:**悼红** -> 悼朱 (朱元璋的“朱”);**贾珠、贾敏** -> 朱明;**木石前盟** -> 前明;**姓金的** -> 爱新觉罗(后金)。
2. **字形拆解与象征 (Character Decomposition and Symbolism)**:将汉字拆开或取其象征意义进行解读。
* 例如:**日月** -> 明;**葬花** -> 葬华(华夏)。
3. **数字牵强 (Numerological Coincidence)**:将文中的数字与历史上的数字(如皇帝数量、年份)强行对应。
* 例如:**十六张交椅** -> 明朝十六帝;**夏金桂17岁** -> 崇祯十七年。
4. **脂批的权威化与选择性解读 (Authoritative and Selective Interpretation of Zhiyanzhai Commentary)**:将脂砚斋的批注视为作者或知情者的“内部密码”,并只选择性地引用那些模棱两可、可以被解读为暗示“家国大事”的批注。
* 例如:`[家国君父...]` 被解读为“以家喻国”的铁证;`[据余说却大有考证]` 被解读为“书中藏有真史”的提示。
5. **历史事件的强行类比 (Forced Historical Analogy)**:将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关系、人物性格与明末清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类比,忽略其中的矛盾和差异。
* 例如:**王熙凤** -> 魏忠贤 (不识字、弄权、冰山);**夏金桂迫害香菱** -> 吴三桂勒死永历帝。
6. **颠倒因果,预设结论 (Reversing Causality and Assuming the Conclusion)**:正常的逻辑是“由证据导出结论”,而此手法是“先有结论,再寻找任何看起来像证据的东西”。任何文本细节都可以被灵活地解释,以服务于“悼明”这一最终结论。例如,程高本删改“大明角灯”被视为“欲盖弥彰”,而不是版本流传中的正常修改。
**总结:** 此手法是一种高度主观、充满想象力的“解码”式阅读。它不追求严谨的学术论证,而是通过建立一个复杂的“密码体系”(谐音、象征、数字),为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富有戏剧性的解读视角。其魅力在于“解谜”的快感和发现“惊天秘密”的兴奋感。
---
### 仿写:《红楼梦悼元线索集合》
好的,现在我们仿照此手法,用同样的逻辑来“论证”《红楼梦》其实是元朝遗民悼念故国的作品。
注:所有线索均来自原书。本文所说的原文和批注(用[]的为脂批内容)均来自《脂砚斋评石头记》。**后面是我的点评。**
### 一、原文/脂批中文字线索
1. 第一回: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点评:**为何“失落无考”?因为元朝是作者心中真正的“朝代”,但当时处于明朝的统治下,绝不敢明写。而书名《金陵十二钗》,金陵是明朝的首都,作者以此为名,正是要写尽这“朱明”朝廷的虚伪与最终的败亡,用心险恶,一目了然。
2. 第四回: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点评:**这句简直是直接点明了贾府的真实身份!“白玉为堂”指蒙古人的“白帐汗国”(White Horde),“金作马”指“金帐汗国”(Golden Horde),这是成吉思汗帝国最主要的两大组成部分。作者开篇就用此句点明贾府乃是黄金家族的后裔。
3. 第一回: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点评:**阊门在苏州,元末张士诚在此建立“大周”政权,与朱元璋对峙。作者特意点出此地,是在怀念元末的各路反明英雄,暗示贾府(元)的败亡,与这些势力的覆灭息息相关。
4. 第五回:此茶名曰‘千红一窟’。”[隐“哭”字。];因名为‘万艳同杯’。”[与“千红一窟”一对。隐“悲”字。]
**点评:**“红”即朱明。“千红一窟”就是诅咒千万朱明子孙同归一哭!“万艳同杯”就是诅咒他朱家的万千娇艳女子同遭一悲!这是何等深仇大恨,绝非一个普通汉人作者能写出。这是亡国之泣血哀鸣!
5. 第五十三回:大观园正门上也挑着大明角灯。
**点评:**为何要特意点出“大明角灯”?这是在朱明统治下的伪装!“大观园”三字,其“园”字谐音“元”,大观园即“大元”,是大元后裔的精神家园。在“大元”的门上,却被迫挂上“大明”的灯笼,这是何等的屈辱与辛酸!
6. 第二回: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点评:**“椟”与“奁”都是盒子,是封闭空间。而“玉”和“钗”代指贾府众人,即元朝遗民。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我们这些黄金家族的后裔(玉、钗),被困在朱明画地为牢的统治中(椟、奁),等待着能重新翱翔草原(待时飞)的那一天!
7. 开篇《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点评:**这首歌表面看是劝世,实则是对朱明政权的嘲讽和诅咒。元朝以武功定天下,不重科举功名。而明朝以八股文取士,将天下读书人困于功名利禄。作者借此歌,嘲讽那些追逐朱明功名的汉人儒生,指出他们的“将相”最终不过是“荒冢一堆草”,而作者心中真正的英雄,是草原上的苍狼白鹿。
### 二、人物影射
1. **贾元春 -> 元朝**
**点评:**这是全书最直接的线索!元春,元春,就是“元朝的春天”,也是元朝本身。
(1) **名字:**直接带“元”字,不言而喻。
(2) **判词:**“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二十年”可附会元朝从忽必烈定国号到灭南宋统一天下大约二十年。“三春”指元朝之后的明朝,无论其如何“争”,也比不上“初春”(元朝)的盛景。“虎兕相逢”暗指元末红巾军等各路起义,最终导致元朝“大梦归”。
(3) **省亲:**元春省亲,极尽奢华,但短暂无比。这正象征着元朝统治中国的百年盛景,虽然辉煌,但在历史长河中如昙花一现。省亲之后,元春即死,贾府(元)迅速败亡。
2. **贾宝玉 ->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
**点评:**宝玉,即“宝贵的玉玺”,象征着皇权。他是元朝最后的继承人。
(1) **性格:**元顺帝是著名的“鲁班天子”,不喜政务,沉迷于建筑、艺术和享乐。这与宝玉不爱读“仕途经济”的书,痴迷于女儿、诗词、园林生活的性格完全吻合。他们都是亡国之际,无心也无力挽回大厦将倾的末代君主。
(2) **“爱红”:**宝玉号“怡红公子”,住在“怡红院”,看似喜爱红色。这恰是作者的“春秋笔法”!“怡红”即“与‘红’(朱明)为伍”,这是一种身处敌营的伪装与自嘲。他看似爱红,内心深处却极度痛苦,最终选择出家,正是与这个“红”朝彻底决裂。
(3) **通灵宝玉:**那块玉上刻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这是黄金家族对自己血脉的期许。玉丢失,宝玉就变傻,象征着一旦遗忘了自己的草原血统和祖先的荣光,元朝后裔就会变得痴呆、失去灵魂。
3. **薛宝钗 -> 察必皇后/高丽后妃**
**点评:**“薛”通“雪”,来自北国。她代表了与元朝皇室联姻的、务实的、有势力的外族或蒙古其他部族。
(1) **金玉良缘:**历史上,元朝皇帝多与弘吉剌部或高丽王室通婚,是为“金玉良缘”,以稳固统治。宝钗持金锁,正对应“金”帐汗国或后金(女真),代表一种政治联姻。
(2) **性格:**宝钗为人“随分从时”,劝宝玉走仕途经济。这代表了元朝内部主张全面汉化、融入中原儒家体系的“儒化派”。她们希望通过与汉人“和解”来维持统治,但这最终磨灭了蒙古人自己的血性。
4. **林黛玉 -> 蒙古精神/草原故土**
**点评:**黛玉是宝玉的精神寄托,是回不去的故乡。
(1) **身世:**林黛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这正像元朝灭亡后,那些流落中原、无家可归的蒙古遗民,只能“寄居”在朱明的天下。
(2) **性格:**黛玉孤高、敏感、纯粹,不劝宝玉求取功名。她代表着蒙古民族那种不愿被儒家文化驯服的、桀骜不驯的草原精神。
(3) **“还泪”:**黛玉一生都在流泪,要把眼泪还给神瑛侍者(宝玉)。这象征着故国(黛玉)为她失去的子民(宝玉)流尽了悲伤的眼泪。泪尽而亡,代表着这种纯粹的草原精神,在汉地最终被消磨殆尽。
(4) **潇湘馆与竹子:**“潇湘”二字带水,暗示北国之水。“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竹子看似是江南之物,但“竹”的古音可通“狄”,暗指“北狄”,是作者隐写的草原风声。
5. **刘姥姥 -> 朱元璋**
**点评:**刘姥姥是全书的点睛之笔,她影射的正是推翻元朝的明太祖朱元璋。
(1) **出身:**刘姥姥是乡下贫农,这与朱元璋的乞丐、和尚出身完全一致。
(2) **进荣国府:**一个底层农民,进入了代表元朝统治阶级的贾府,一开始被嘲笑、被戏弄,但最终从贾府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利益。这完美复刻了朱元璋从底层崛起,最终夺取了元朝天下的历史。
(3) **结局:**贾府败亡后,是刘姥姥救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这象征着元朝的天下(巧姐)最终落入了朱元璋这样的底层人之手。这是作者对历史变迁最辛辣的讽刺。
【 在 youanthe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你倒是附会一个啊,人家是真附会出来了
--
FROM 222.209.85.*
也不是不行
我没说悼明论是真理,只是说符合逻辑
之前的“红学家”们,研究的都是一坨坨答辩
【 在 gava (horwd)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牵强附会,你说 悼秦 都可以。设一个结论,怎么都弄得上去,王熙凤和赵高都对得上
: 【 在 blueshyft 的大作中提到: 】
: : 以前我十几二十岁的时候,看那些红学家的作品就觉得有问题,牵强附会胡编乱造
: : 但凡有点逻辑思维能力的人看完悼明说,即使不相信也会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
FROM 123.185.122.*
红学家的你不信?你信水母网友。也真是服了。
不是后者专业正确,刚好相反,你理解不了专业,你只能理解情绪价值而已
【 在 blueshyft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不是不行
: 我没说悼明论是真理,只是说符合逻辑
: 之前的“红学家”们,研究的都是一坨坨答辩
--
FROM 222.209.85.*
因为天天车技巴丹到十大招人烦
【 在 computec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明明你对楼主在说什么一无所知
: 却偏偏要装作 "我懂,而且我比你懂"的样子指点江山?
--
修改:tudoutu FROM 114.246.175.*
FROM 114.246.175.*
最好玩的是
宝玉的装饰,明显是个玉玺的样子
他收殓了林黛玉,马上就与薛宝钗ooxx
--
FROM 221.219.61.*
我就是水木网友之一
红学家们高考全省排名第几啊,啥也不是
【 在 gava (horwd) 的大作中提到: 】
: 红学家的你不信?你信水母网友。也真是服了。
: 不是后者专业正确,刚好相反,你理解不了专业,你只能理解情绪价值而已
:
:
--
FROM 123.185.122.*
龙凤呈祥,怎么解释?
【 在 bill21 的大作中提到: 】
: 凤为雄鸟
: 凰为雌鸟
--
FROM 114.104.106.*
小说来源于生活,人类社会本就有共通之处 无论过了多少年也无论那些个国家之间。古人虽爱装神弄鬼,可是红学家一类绝对魔怔了
--
FROM 221.218.69.*
考虑到红楼梦无处不在的人名谐音梗
贾敬 嘉靖 这种谐音绝无可能只是巧合
【 在 zanzhang (乱世蝼蚁)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版说的都非常少
: 有些短视频里介绍的才齐全了
: 我记得说是某人对应的是吴三桂
: 还有其它很多人都是一一对应的
--
FROM 116.169.70.*
如果有时间,可以看一下B站,女王泡面,沧海穷麟,正电兔的红楼讲解系列。
【 在 bill21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之前对悼明说一直是嗤之以鼻(在没有看相关论据的情况下),以为是牵强附会,直到最近几天看了版上的几个长帖子,才彻底服了。
: 对于王熙凤是影射魏忠贤这点,除了在帖子里看到的论据:她是女人,起名却用了意为雄鸟的“凤”字,对应魏忠贤性别错乱的阉人身份。还有我自己想到的两个:
: 1、魏忠贤的飞黄腾达是在明熹宗在位期间,“熹”对应王熙凤的“熙”
: ...................
--
FROM 101.23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