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胡适的时候,中外都有很多长篇小说了,鸳鸯蝴蝶派之类的篇幅很长的小说很多。大概外国的一些长篇小说也开始被中国人所了解。好像长篇小说是个很普遍的文学形式。
但这里有两个错误理解。一个是时代的错位,在红楼梦写作的18世纪中叶,中西方还没有多少长篇小说。巴尔扎克1799年才出生,狄更斯更晚。托尔斯泰又更晚。
第二点更重要,就是一个故事的篇幅并不等于一个作品的篇幅,很多号称长篇小说的作品,是多个彼此独立的故事简单拼凑的。典型的例子就是水浒传,从最初开始,依次是:
王进的故事,
史进的故事,
鲁智深的故事,
林冲的故事,
杨志的故事,
晁盖的故事,
宋江的故事,
,,,,,,
基本上就是一个系列剧的格局。
从18回宋江出场,到40回宋江上梁山,宋江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但也就是22回的篇幅,其中还有武松的故事这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占了10回的篇幅。所以水浒里最长的一段故事,也就是十回左右的篇幅。就是以梁山为背景的系列故事的合集。
西游记的这种合集性质甚至比水浒还明显,八十一难大部分是彼此完全独立的故事。因此,古典长篇里真正构成单一故事的部分,篇幅都不长,也就是10回左右。
当下的网小,生拉硬拽,能敷衍出超长的篇幅,但超长的篇幅里并没有多少内容,纯粹是为了拖延情节的进展。
红楼梦120回,除了贾瑞的故事,二尤的故事之外,都是主线故事的内容。即使把香菱的故事也算作支线内容,非主线的内容也就是十回左右的篇幅。批语里得意洋洋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确实不是吹牛。
其中后四十回里,除了两回左右的篇幅是香菱的故事外,其余38回的内容都是主线故事。这恐怕已经超过了当时单一故事的最长篇幅的记录了。
单一故事的篇幅长度,是衡量小说作者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鲁迅的最大短板就是没有长篇。其他当代顶流作家,张恨水的金粉世家是长篇,但结构松散,基本上就是系列剧结构。王小波也是没有长篇。通常都说,长篇小说最考验作者的文学功力;更确切地说则是,长篇幅的单一故事,最能体现作者的功力;施耐庵吴承恩也就只能达到10回左右的篇幅。而红楼梦后四十回里,三十八回是一个单一故事的内容。
然后这三十八回,又是接在前八十回的主线故事上的,构成了总共约110回长度的单一故事。这是后四十回很了不起的一个成就。
--
修改:jqxw FROM 221.222.20.*
FROM 221.2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