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Bull 讨论区 】
发信人: TexasPotato (德州小土豆), 信区: Bull
标 题: 胡适对《红楼梦》的考证存在哪些瑕疵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Aug 13 07:51:32 2025), 站内
1. 史料引用有误 :胡适在《红楼梦考证》初稿中,贸然引用了如皋冒广生“删润”的《批本随园诗话》。其学生顾颉刚发现他的引文与原书有不同处,他虽在改定稿中做了部分修正,但该“批本”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可能是造假或被篡改过的版本,胡适以此为据,误导了后续的红学研究。
2. 对文献理解偏差: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记载曹雪芹为曹寅之子,胡适根据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等记载,将其纠正为曹寅孙子。但袁枚还称雪芹与他“相隔已百年”,若按此说法,曹雪芹生活时代与胡适考证的生于约1715—1720年不符,且曹家家谱中有曹寅孙子曹天佑,未见曹雪芹,胡适未充分考虑这些矛盾。
3. 忽视文本特性:胡适得出《红楼梦》是曹雪芹“自叙传说”的结论,忽视了小说创作中的“典型化”过程,将小说情节与曹家家世强行关联,缺少对“辞章”的关注,未能充分认识到《红楼梦》作为文学作品的虚构性和艺术性。
4. 研究方法本末倒置:胡适认为作者事迹、家世、著书时代、著作版本等才是《红楼梦》考证的关键,而忽视了对作品内容本身的研究。他随意取舍《红楼梦》楔子中关于作者的说明性文字,认为“石头”“空空道人”等都是曹雪芹假托,却又拿后四十回结尾叙述《石头记》来历一段,当做曹雪芹传书的证据,存在逻辑矛盾。
5. 对版本及作者判断存疑:胡适认为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书,主要依据程、高序及引言中的“语焉不详”等。但程伟元、裕瑞等当时的人都不敢确定《红楼梦》作者是谁,胡适却称“当时的人多认这书是曹雪芹做的”,缺乏足够依据。
6. 对曹雪芹年龄推断不合理:敦诚在《挽曹雪芹·甲申》中提到“四十年华付杳冥”,表明曹雪芹约活了四十岁,而胡适为了契合自己认为的曹雪芹“半生潦倒”开始创作《红楼梦》的观点,推断其约五十岁去世,这种推断有主观臆断之嫌。
--
FROM 116.12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