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混淆,我们就称这位 正白旗包衣.御前侍卫.江宁织造.两淮盐漕监察御使.曹寅之孙 的大名 曹霑)
(首先,胡适考据出的这位曹霑,满清包衣奴才是否是红楼梦作者
这不是一个已经有确定答案的问题 以下只是假设)
我看到某些人:曹霑,一个满清上三旗.世袭.家生子.包衣奴才 不可能悼明
这种论证就让人不能信服
曹霑是满清奴才是事实 但他是一个汉人也是事实
他是奴才是他的身份属性,这不是他选择的,他当然有可能不认同自己的奴才身份,或者更认同自己汉人身份
说奴才不能悼明 那三藩怎么反清了呢
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 手上可是沾满了血,为满清流过汗,杀的人头滚滚的忠犬
他们可以否认自己之前的选择 曹霑一个因为出身成为奴才的汉人怎么就不能感怀华夏祖宗之国了,他如果是红楼梦作者,这么一位中华史上最具才华,学识的读书人,就这么甘心做奴才吗?
奴才曹霑不可能悼明 说不通吧
2
还有某些人: 大明太烂了,不可能悼明
这就更说不通了
大明烂,民guo也烂 国家不行就换个爸爸 所以心安理得的当汉奸才是正确且唯一的选择?
这和事实明显不符吧
首先 不是所有人都选择心安理得的当汉奸 全心全意的投靠新主子
其次 即使有人做了这样的选择 有一天他们也可能会发现自己之前错了 幡然悔悟
抗日战争时期,日占区高峰时占中国2/3领土,3/4的人口,这里安心做汉奸亡国奴的其实没几个人
为什么世袭家生子包衣奴才曹霑 就一定是这少数人之一?
这是怎么同理的
这些人又做了什么感情移植才能做出这样的判断?
综上,即使假设红楼梦作者是曹霑,也无法得到: 红楼梦不可能是一部包含悼明思想的作品
这样的结论
大家说,对不对?
--
修改:computec FROM 223.72.70.*
FROM 223.7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