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这个理论,好像并不那么严格哦。比如说我们小时候考试,很可能不少同学都给出了同样错误的答案,因为这本来就是出题者设下的陷阱,故意引导考生落入思维盲区,当然就会有不少人犯同样的错误了。并不意味着这些考生全是抄的。
回到这个靖批与俞平伯的书,同样缺少了十二字的问题,是不是因为原来的排版和格式,使得人们会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呢。就像我上回说的,这个十二字缺失问题,是反对靖批者提出的核心证据,早就在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过了,而靖批支持派也有解释和反驳。红学届,也就是说主流的考证派,依然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并不存在一致认为靖批是造假的结论。
【 在 freeshare 的大作中提到: 】
: 德国学者保罗o马斯认为如果两个本子(B和C)相对于第三个本子(A)有一个共同讹误,而B和C彼此独立地形成这个讹误的可能性 ...
--
FROM 23.2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