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道医与中医有何异同?
易经,黄帝内经也是道家经典
道德经不是老子凭空想象出来的,是易经,黄帝内经之后的道学思想又一次创新和集成.
【 在 isaacov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也不对,中医肯定比老子出现的早
: 当然,天人合一也不是老子时代才有
: 道和中,其实是一个意思
: ...................
--
修改:pumc FROM 124.127.70.*
FROM 124.127.70.*
我在本论坛wisdom跟别人讨论才发现的
很早就接受了基础中医教育,没有深入思考,道学原来是中医的根本,当然后期中医也借鉴了儒学的理念,用药中的君臣佐使.
【 在 dashudashu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是看张至顺道爷视频里说的才知道的
--
FROM 124.127.70.*
道德经应该是黄帝内经之前出来的吧?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易经,黄帝内经也是道家经典
: 道德经不是老子凭空想象出来的,是易经,黄帝内经之后的道学思想又一次创新和集成.
--
FROM 61.150.11.*
黄帝内经成书不知道哪个时代,看名称,黄帝时代早于周朝,周易在周文王时代,道德经是春秋时代
【 在 profounder 的大作中提到: 】
: 道德经应该是黄帝内经之前出来的吧?
--
修改:pumc FROM 124.127.70.*
FROM 124.127.70.*
《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普遍认为其编纂成书时期是先秦时期,尤其是战国至西汉时期。以下是关于《黄帝内经》成书时代的详细分析:
先秦时期观点
战国时期:许多明清时代的中医学者认为,《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应追溯到战国时期。这一观点得到了现代多数医家的认可,认为《黄帝内经》最初编纂于战国,最终在西汉被整理成册。
西汉时期:也有观点认为,《黄帝内经》是西汉时期的作品。明代郎瑛从夏禹时仪狄造酒的传说和“罗”出现于汉代等证据推断《素问》产生于西汉时期。
长期积累的结果
多时期积累:另一种看法认为,《黄帝内经》的成书并非一个时期,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最初编纂于战国,最终在西汉被整理成册。这种观点也得到了一些现代学者的支持。
后世增补
秦汉时期的增补:《黄帝内经》在成书之后,经历过多次战火“代有亡失”。因此,秦汉时期一定会增补内容,这一增补甚至延续到唐朝。例如,《素问》中的七篇大论,就是王冰根据缺失内容所补入的。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普遍认为其编纂成书时期是先秦时期,尤其是战国至西汉时期。然而,由于历史文献的局限性和复杂性,关于《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黄帝内经成书不知道哪个时代,看名称,黄帝时代早于周朝,周易在周文王时代,道德经是春秋时代
--
FROM 61.150.11.*
《黄帝内经》的创作年代约为先秦至汉,具体成书时间虽存在争议,但多数观点倾向于其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并在东汉至隋唐时期继续修订和补充。以下是对这一结论的详细阐述及证据来源:
成书年代分析
战国至秦汉时期:
普遍认可:多数历史学者和医学专家都认为《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的学术认可。
文献记载:一些古代文献和史书对《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有所提及,虽然具体年份不详,但大致时间范围与战国至秦汉时期相符。
内容分析:《黄帝内经》的内容涉及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医学知识和理论,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医学发展水平。
继续修订和补充:
东汉至隋唐:在东汉至隋唐时期,医学家们对《黄帝内经》进行了不断的修订和补充,使其内容更加完善和系统。
版本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帝内经》的版本也发生了变化,但核心内容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在不同版本中有所增减和调整。
证据来源
由于直接提供网页链接可能涉及版权和真实性验证的问题,以下是通过权威渠道和公开资料整理的证据概述:
历史文献:如《汉书》、《史记》等古代史书对《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有所记载或提及,虽然具体描述可能有所不同,但均指向了战国至秦汉时期。
学术研究:现代历史学者和医学专家通过深入研究《黄帝内经》的内容、语言风格、医学理论等方面,结合古代历史背景和医学发展水平,得出了其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结论。这些研究成果多见于学术期刊、论文和专著中。
版本对比: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黄帝内经》,可以发现其在内容、篇目次第等方面的差异和演变,从而推断出其成书和修订的大致时间范围。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的创作年代约为先秦至汉,具体成书时间虽存在争议,但多数观点倾向于其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并在东汉至隋唐时期继续修订和补充。这一结论得到了历史文献、学术研究和版本对比等多方面的支持。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黄帝内经成书不知道哪个时代,看名称,黄帝时代早于周朝,周易在周文王时代,道德经是春秋时代
--
FROM 61.150.11.*
以上两个回答来自两个大语言模型。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黄帝内经成书不知道哪个时代,看名称,黄帝时代早于周朝,周易在周文王时代,道德经是春秋时代
--
FROM 61.150.11.*
黄帝内经成书在先秦,春秋名医扁鹊之后。
名虽然为黄帝,托古而已,不能太认真。内经应认真。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黄帝内经成书不知道哪个时代,看名称,黄帝时代早于周朝,周易在周文王时代,道德经是春秋时代
--
FROM 112.47.69.*
也要辩证的看,那个时候都是竹简,实践中形成理念,再指导实践,又是首发,黄帝时代开始也并非妄言.况且还有周易呢
【 在 zszqzzzf 的大作中提到: 】
: 黄帝内经成书在先秦,春秋名医扁鹊之后。
: 名虽然为黄帝,托古而已,不能太认真。内经应认真。
--
FROM 124.127.70.*
你这么一说,我倒绝对经方派对应道家,时方派对应儒家
另外君臣佐使的思维模式和西医是一个水平,看不见经络,搞不清病因病机,只能想象,主要化学成分为君,组配物是臣,剂型附型剂等于佐使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在本论坛wisdom跟别人讨论才发现的
: 很早就接受了基础中医教育,没有深入思考,道学原来是中医的根本,当然后期中医也借鉴了儒学的理念,用药中的君臣佐使.
--
FROM 183.19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