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桂枝去芍药汤
解释不通是正常的,学伤寒论的千万人,没几个学到精髓的。近代才有寥寥几个,到现代经方医术才慢慢兴起。
你那芍药当成止痛药太过肤浅,人体组织膨胀挤压才会感到痛,芍药有酸收作用,所以才能有止痛效果。
【 在 lfymlsc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查了一下,加芍药的解释都是有点粗糙含糊,有说止痛,还有说病在太阴,就是说用的芍药归脾经的功能,不能解释为啥不用其他归脾经的药。我自己的角度理解这条正好契合了张锡纯的解释外加芍药归脾经止痛的功能。
--
FROM 112.42.6.*
【 在 lfymlscn 的大作中提到: 】
: 原文是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标题主之。
: 中药书上对芍药解释是敛阴止汗,去芍药可以更好发汗,似乎和原文症状很契合。
: 但是问题在于神农本草记载芍药味苦,而且用舌头尝也是苦的。然后张锡纯说芍药能解上焦之热自下焦排出,这和苦味的含义相合。结合原文下之后胸满,所以不能用芍药再下。
: ...................
胡希恕和汤本求真的著作里,都讲过这个问题,你自己找找材料看看,看能理解不。
--
FROM 106.120.182.*
大概看了一下,都是说治腹满,腹虚不要,搞不懂其中的要义。不过胡希束对脉促的解释感觉很到位。
【 在 xiaobing88 的大作中提到: 】
:
: 胡希恕和汤本求真的著作里,都讲过这个问题,你自己找找材料看看,看能理解不。
--
FROM 110.182.139.*
【 在 lfymlscn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概看了一下,都是说治腹满,腹虚不要,搞不懂其中的要义。不过胡希束对脉促的解释感觉很到位。
多看自然懂,多个方子联系起来,慢慢就有体会。胡老也是看过许多高手的,结合实际,多个方子的联系,发挥的。
--
FROM 114.250.36.*
这文章好。我查了没查到张锡纯讲过桂枝去芍药汤啊。不知楼主哪里看到的。
【 在 lfymlscn 的大作中提到: 】
: 原文是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标题主之。
: 中药书上对芍药解释是敛阴止汗,去芍药可以更好发汗,似乎和原文症状很契合。
: 但是问题在于神农本草记载芍药味苦,而且用舌头尝也是苦的。然后张锡纯说芍药能解上焦之热自下焦排出,这和苦味的含义相合。结合原文下之后胸满,所以不能用芍药再下。
: ...................
--
FROM 220.115.239.*
【 在 gordonbj111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文章好。我查了没查到张锡纯讲过桂枝去芍药汤啊。不知楼主哪里看到的。
我说的指定不是张锡纯啊。你误会我说的500名开外了,所指另有其人啊。张讲的是芍药性凉,可以去热,他有专门讲药性的,楼主是讲的那一部分的内容。
18.芍药解
芍药∶味苦微酸,性凉多液(单煮之其汁甚浓)。善滋阴养血,退热除烦,能收敛上焦浮越之热下行自小便泻出,为阴虚有热小便不利者之要药。为其味酸,故能入肝以生肝血;为其味苦,故能入胆而益胆汁;为其味酸而兼苦,且又性凉,又善泻肝胆之热,以除痢疾后重(痢后重者,皆因肝胆之火下迫),疗目疾肿疼(肝开窍于目)。与当归、地黄同用,则生新血;与桃仁、红花同用,则消瘀血;与甘草同用则调和气血,善治腹疼;与竹茹同用,则善止吐衄;与附子同用,则翕收元阳下归宅窟。惟力近和缓,必重用之始能建功。
--
FROM 114.250.36.*
问题在于胡希束去桂加白术茯苓汤好几十年也没确定要义,我记得有人说他开始赞成去芍药,后来又赞成去桂,按道理如果他对药性掌握很透彻,芍药和桂枝千差万别的功效,应该手到擒来确定去桂还是芍药。说明他对芍药的药性肯定没掌握,不过这也很正常,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我感觉芍药这个,目前的书上解释很有问题。
【 在 xiaobing88 的大作中提到: 】
: 多看自然懂,多个方子联系起来,慢慢就有体会。胡老也是看过许多高手的,结合实际,多个方子的联系,发挥的。 ...
--
FROM 110.182.135.*
【 在 lfymlscn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题在于胡希束去桂加白术茯苓汤好几十年也没确定要义,我记得有人说他开始赞成去芍药,后来又赞成去桂,按道理如果他对药性掌握很透彻,芍药和桂枝千差万别的功效,应该手到擒来确定去桂还是芍药。说明他对芍药的药性肯定没掌握,不过这也很正常,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我感觉芍药这个,目前的书上解释很有问题。
我说实话难听,就从你平常发言,感觉理解力上不去。所以你说的记得,我都不相信,你要说胡老的认识一直在更新是可以的,但是你说的这个事(我记得有人说他开始赞成去芍药,后来又赞成去桂),我觉得都搞笑,咱们说话应该有依据,不是记得听别人说。你看你上面说张锡纯说的芍药,我都给把原文拷贝到发言里,咱们事实求是,别张口就来。
--
FROM 114.250.36.*
你要是觉得打击了你认可的,咱道歉。
【 在 xiaobing88 的大作中提到: 】
:
【 在 lfymlscn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题在于胡希束去桂加白术茯苓汤好几十年也没确定要义,我记得有人说他开...
--
FROM 110.182.135.*
【 在 lfymlsc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要是觉得打击了你认可的,咱道歉。
我本意是咱们学习应该严谨,不能口口相传,搞出个“马季下蛋”的故事。胡老的思想认识更新是可以从他的书里看到的,但你引用别人的话,加自己的猜测,这个跟马季下蛋的相声比较接近。
二就是,你觉得你能打击的了吗?就是觉得自己够分量吗?一个人的水平如果自己评价不了,就看被评价的他的同行对他的评价,日本人够鬼吧,评价是: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也是派人来录音记录。其他人没听说日本人这么用心,换句话说,就是根本没看得起。
所以讨论就讨论,脱离讨论,自己搞不懂,就说别人讲不明白,这样不好。
一:钱学森在美国的时候十分傲慢,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有学生站起来表示没听懂,希望再讲一遍,钱学森理都没理。
--
FROM 114.2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