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可以看出,1980年后清华本科毕业生当选院士的只有3人,少于复旦的7人和南大的6人。不过加上研究生之后,清华又恢复第一了。文革后第一届大学生,可以说是最成功也是各高校校际生源差距最小的一届,文革十年积压的人才挤在一年爆发了,仅2009年全国当选的83位两院院士,其中81、82届本科生就有28人,1977年高考基本上能考上的都是人才,各大名校也没用显示出任何优势来,事实上,整个80年代,名校的生源优劣都没有90年以后那么明显。清华的研究生培养还算不错,特别是很多文革前毕业的学生到清华回炉深造,最终取得成功,文革后清华(协和)第一届研究生(80、81届硕士)就有9+2(协和)人当选两院院士。展望将来,90年代后虽然清华的生源优势日趋明显,但是有大批优秀学生出国深造,并滞留美国,留在中科院等国内院士当选大户工作的清华学子并不多,不可能在院士增选中获得与本科生源相匹配的优势。
1980年后本科毕业于清华的两院院士 3人
王 浩:1982年清华大学水利系学士,1985年水利系硕士,1989年经管学院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国治:1983年清华大学工物系学士,1986年物理系硕士,1992年物理系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 曦:1987年清华大学工物系学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0年后研究生毕业于清华的两院院士
本科非清华,研究生毕业于清华的两院院士 7人
杨 卫:1981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硕士(1976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方滨兴:1984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198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光谦:1985年清华大学水利系硕士,1989年同系博士(1982年武汉水利水电大学学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金吉:1993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博士(196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立安:1994年清华大学环境系硕士,后在同系获博士学位(1982年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学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马伟明:1996年清华大学电机系博士(1982年海军工程学院学士,1987年硕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宝国:2003年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1984年北京轻工业学院学士,1989年同校硕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80年之前本科毕业于清华,80年代后研究生毕业于清华的两院院士 13人
隋森芳:1980年清华大学工物系硕士(1970年本科毕业于精仪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邦芬:1981年清华大学工物系硕士(1970年本科毕业于工物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范守善:1981年清华大学工物系硕士(1970年本科毕业于工物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硕贤:1981年清华大学建筑系硕士,1984年同系博士(1970年本科毕业于土建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郝吉明:1981年清华大学化工系硕士(1970年本科毕业于土建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欧阳钟灿:1981年清华大学工物系硕士,1984年物理系博士(1968年本科毕业于自控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欧阳平凯:1981年清华大学化工系硕士(1968年本科毕业于工化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江 亿:1981年清华大学热能系硕士,1985年同系博士(1977年本科毕业于建工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戴 浩:1982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1968年本科毕业于数力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大懋:1987年清华大学热能系博士(1960年本科毕业于动力机械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祖煜:1991年清华大学水利系博士(1966年本科毕业于水利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马国馨:1991年清华大学建筑系博士(1965年本科毕业于建筑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于文虎:1995年清华大学热能系博士(1966年本科毕业于动力机械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协和 5人
王陇德:1980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硕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润霖:1981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硕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邱贵兴:1982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骨科学硕士(1968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8年制)。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德培:1986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 岩:1989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化学硕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
修改:Firster FROM 147.8.192.*
FROM 147.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