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ad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UNLY ( ), 信区: Reader
标 题: 【转】海内外人士致信清华反思大学之道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Apr 3 22:34:02 2011), 站内
http://history.huanqiu.com/news/2011-04/1607160.html
“清华,你好!”
——海内外各界人士致信清华反思大学之道
与清华百年纪念特刊《毕业生》面世同时,《看历史》杂志在清华百年校庆前夕发起了“清华,你好!”写信活动,邀请海内外不同领域的人士,给清华写一封信。
这些来自清华内外的人士寄语清华,与程序性的祝颂相比,多了一些对清华及当代中国大学史的深入反思以及切实的期望。
教育家、原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提醒,清华大学在举行一系列盛大的庆祝活动的同时,不要忘了“深入和广泛而严肃的反思”。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特别是经过20多年的冒进之后,更需要进行反思。他提出的问题包括:一流大学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校长?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大学精神?应该有什么样的鲜明特点而不是贪大求全?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学风?“我认为仅仅强调‘行胜于言’是不够的,它可能导致师生‘形而上’的思维贫乏,从而窒息了青年人的想象力。”
刘道玉认为,中国要建设一批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清华等中国顶尖大学应该抛弃为当前经济建设服务的功利主义办学理念,走进象牙之塔,致力于解决50年甚至一百年以后的重大课题,肩负起提高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任务,这是不同类型大学分工所决定的。
文化学者刘再复在信中指出,从诞生之日起,清华大学一直是追踪世界先进步伐的现代化先锋。一九四九年之前的二、三十年中,无论是在科学技术方面还是在人文学术方面,清华的现代氛围都极浓烈。而五十年代之后,清华一度失去生命的第三维度即人文维度,实际上成了一座缺少灵魂活力的工学院。那个时代的清华,学校高举的是影响全国的“又红又专”的旗帜,而所谓“红”,实质上乃是充当言听计从、不能独立思想的乖孩子。在这种政治第一的红色框架下,自然产生不了翱翔万里长空的雄鹰,只能产生规规矩矩的寻寻觅觅的鸡群。没有强大人文素质的支撑,不可能出现伟大的科学家和各种卓越人才。
“清华,你不是坐落于清华园,而是坐落于大宇宙。你应是鹰的摇篮,不是鸡的营地。祝你胸怀蓝空壁海,雄鹰辈出,在新世纪中大放光彩。”刘再复祝愿。
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校长、材料科学家陈力俊强调,“两岸清华同根同源,互为表里,有相同校训、校歌,‘一笔写不出两个清华’,‘两岸清华紧密合作’,是共同迈向国际顶尖的最佳策略。”
21岁的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作家蒋方舟则担心,她的精英同学们对政治的漠然和对历史的遗忘。 “百年建筑清华学堂去年年底在修缮过程中被烧,现在仍罩着绿色的大罩子,依稀只能看见脚手架。忽然想到,文革时清华‘百日大武斗’中损毁的建筑,也早就被修复痊愈了吧。回顾既往岁月,将会把历史理直、理顺,甚至磨灭,下一个百年,又不知后人会怎样回忆起现世。”
时事评论员、清华毕业生刘天昭对“清华”说:“很高兴你不是一个人,不会衰老,不怕挫折,总还可以重来。历史摧毁你的记忆,挖掉你的根基,你照旧生机勃勃,让人觉得可以期待。”
“清华,你好!”写信活动将会持续进行,直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结束。
--
FROM 211.9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