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清华是一个梦,梦中一个遥远的地方,一个永远也到不了的地方;毕业以后,清华是一个梦,梦中一个遥远的时光,一个永远也回不去的时光;而现在幸福的我们,就生活在这段曼妙多彩的梦中。
“留梦”这两个字,是计六毕联的主题,也是很多同学离开清华时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可惜,无论是文字、照片还是视频,最终都留不住这座美丽园子的神韵;四处拼凑而成的斑驳印象,反而会勾起更多如梦亦如幻的回忆。其实,一年前的毕联晚会,这种离别的感触还并不是很强烈。因为我知道,我还会和很多老朋友一起,继续呆在这个园子里面,不会离开。
今天,我像往常一样坐在实验室里面,不同的是,艾老师经过的时候,认真地对我说:“还是出去转转吧。”我这才忽然意识到自己确实应该出去走一走了,倒不是说今天的园子会因为校庆有什么特别值得看的地方,而是这园子里触手可及的一切,或许某一天就忽然都变成回忆了。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各位校友不远千里,回到这园子里,找寻当年的点点滴滴;而我,却闲散的在这园子里漫步,收集着未来回忆的画面。
就像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开头说的那样,“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虽说是闲散的漫步,不过既然出来了,总是期待着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吧。之前,我其实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朱自清先生能把他每天走过的荷塘写得如此特别,甚至远远超过了荷塘本身的魅力。后来我渐渐明白了,风景就在那里,每天仿佛都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昨天的风景一旦错过就再也回不来了;看风景的人很多,每天仿佛都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昨天的回忆还深深倒映在每个人的心里。
说到不一样的风景,我今天最意外的收获就是荷塘旁边的那一抹紫色了。没错,就是那一抹特别的紫色。那片熟悉的长廊上,缠绕着大片的紫藤花。这美景是我在园子里从来没有见过的,但是却感觉很熟悉。细细一想,也许是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就像初中高中的其他课文一样,我从来就不能背熟原文,但是这种感觉却穿越到了这里,很神奇,很幸运,很亲切。不过,我还是忍不住对原文的好奇,查了一下,却偶然发现宗璞女士原来也是清华的孩子。再看这篇文章和眼前的景色,顿时有了更深的感触。似曾相识的风景,似曾相识的回忆,“让人很容易,站在原地,以为还回的去。”原来,清华的风景并不仅仅是风景而已,每一处景色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一段厚重的文字或者一段真挚的感情;而这些,就是清华百年的积淀,也是对清华一草一木最好的诠释。我们虽然身在这里,却对这些风景知之甚少。
曾经以为,我只是清华园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匆匆过客,这里的风景不属于我,而我也不曾给这里留下什么值得纪念的东西。但是过客不知从何时开始,忽然发现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这里的一切。这或许是个美丽的错误,但是这个园子却是如此的慷慨和宽容,她原谅了过客的错误,愿意和每一位过客分享这一百年积淀下来的精华。因为她知道,今天的每一位归人,当年都曾经是匆匆的过客。
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抑或是现在,清华都是一个梦。一次偶然的邂逅,一次必然的分离,都是为梦回清华的那一刻埋下的伏笔。
--
修改:hszcg FROM 166.111.139.*
FROM 166.111.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