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得很好但是----你这是为了告诉那些骂《陈情令》和骂你脑残的人,你们其实不脑残,不是为了卖腐,也不是为了颜值。但是他们连《陈情令》都不屑于看,又怎么可能看你这篇长文呢?
因此还是你第一篇中写的最对,持有偏见的人,他会永远有铜墙铁壁的守护,与《陈情令》之间隔着万水千山。他会永远保有这个成见。所以为什么《陈情令》那么多一星,就是这么来的。
任何反抗都是苍白的。
【 在 silverMM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
:
: 写别的都容易,写蓝忘机却很难,两天憋不出一个字,想把所有最美的文字都给他,反而“纵豆蔻词工,难赋深情”,何况我多年不练,三削两砍做出一支破笛子,果然书到用时方恨少。推荐微博“新加坡小笔尖”以及豆瓣“浣熊N号”的剧评。
:
: 记得20年前看一部书,结尾是个悲剧,我哭得稀里哗啦。结果多年以后重读这本书,想起那个伤感的结局,我直接从第一次相见就开始流泪。
:
: 蓝忘机就是这样一部书,初看时,并不觉得有何魅力。但是如果有二刷,会发现他的每一次眼波微动,每一个细微表情背后,都藏着欲说还休的万语千言。联想到他近二十年来蚀骨磨心的经历,不由得更加心疼不已。《陈情令》是一部多声部作品,主调固然是魏无羡,但在另一声部中,我们始终听得见那深沉、隐忍却令人动容的旋律,诉说着蓝忘机是怎样跟随着情感的召唤,跟随着本心的声音,从雅正端方的清规戒律中走出来,从少年自身的迷惘和彷徨中走出来,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痛与涅槃,最终强大、坦然、无坚可摧。这个过程,是如此真实,充满了代入感。
:
: 蓝忘机对魏无羡的情感走向,是这一切的催化剂,但却不是全部。与原著小说不同,剧版弱化了对这种情感的定性(虽然隐藏的糖发了个遍),让人有“是什么情都不重要,反正我就是想看这俩人在一起”之感。这份情感中,丝毫没有嫉妒、占有、儿女情长的狭隘,反而有“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的男儿疏阔。
:
: 正如“新加坡小笔尖”所说:蓝忘机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之路,只是这个孤独的路上,终于有了一个叫魏无羡的人与他同行。他信他,因此他护他。我们生而孤独,《陈情令》中这份因志同道合而彼此扶持,忠贞无悔的情感,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的。
:
: (二)
:
: 蓝忘机是个极品高冷人设,全剧台词不足千字,表情和动作都非常克制,清冷不染尘埃的气质拒人于千里之外。这一形象最初建构于从小爹闭关、娘早逝、叔父严苛不近人情,以及云深不知处的三千家规。《肖申克的救赎》里说“这些高墙十分有趣,一开始你痛恨它们,渐渐它们融入了你的生活,最终你依靠他们生存,这就是体制化”。把监狱换成仙门正道,三千家规其实就是蓝忘机最初的体制化,那么就容易理解,魏无羡对他的重要性,也就容易理解,蓝忘机挣脱层层枷锁的曲折不易。
:
: 如果没有魏无羡,蓝忘机一生恐将作为一个诛奸邪、立正法、善恶分明的弟子楷模。魏无羡的出现,打乱了蓝忘机的整个人生轨迹。但精彩之处就在于,电视剧没有让这个转变轻易完成,而是写他的挣扎、苦痛、彷徨,让他的情感之路一波三折。虽然很多剧评的分类方式不同,但都肯定了这种心电图一般的跌宕起伏。
:
: 第一阶段(3-7集),是在云深不知处。少年老成的外表之下,隐藏着一颗孩子气的内心。从极度厌恶,到情之所动而不自知。再到天灯许愿,听见魏无羡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欣喜,展示出少年明亮的一面。
:
: 第二阶段(8-14集),背负使命下山,经历家道中落、家父殒身、失掉阴铁、岐山折磨,一点点蜕去少年稚嫩。这一阶段对魏无羡的情感也不是直线,从一开始口是心非,害怕暗恋被戳穿,到后来遇上宋岚和晓星尘,对志同道合、江湖相伴心生向往,再到13-14集的玄武洞,导演毫无求生欲的模糊镜头,让蓝忘机无声却一字一顿地说出“忘羡”,郑重交出了他的情感。
:
: 第三阶段(20-27集),从魏无羡因失去金丹修习鬼道开始,到射日之征、百凤山、百花宴、再到穷奇道雨夜。这个阶段蓝忘机多次出现一个前两阶段没有的微表情:眼神闪烁,欲言又止。此刻蓝忘机的心情无比复杂,他知道鬼道损身损心性并非正途,却又担心魏婴,想要帮他护他。以至于鸵鸟一样把自己关起来弹《洗华》静心,问出“世上之事是否都有定规定法?”想把魏婴“带回去,藏起来”,这种复杂情绪最终在穷奇道达到高潮,从伞下的一滴清泪,到任雨水冲刷的痛楚,一向稳重自持的蓝忘机,内心却已经崩溃。
:
: 第四阶段(28-33集),夷陵重逢和不夜天身死。这一段中,蓝忘机有许多令人动容的复杂情绪。例如被孩童抱住大腿的不知所措,在夷陵苦苦寻找,却伪装成“夜猎路过”时的淡淡羞涩。魏无羡问他是不是专门为自己来的,蓝忘机缓缓垂下眼帘的脉脉深情。当看到乱葬岗上的清苦生活,以及被魏无羡保护的老弱病残,触动他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化作眼中的游移不安。在魏无羡的质问面前,他悲伤地闭上双眼,掩饰了早已心乱如麻的千头万绪。从乱葬岗回来,他手捧戒鞭,长跪雪中,毫无躲闪却茫然的眼神,昭示了内心的空荡荡一片,和一种无能为力的悲伤。三千家规的旧道德在他的心中已经几近瓦解,但却没有一条路可以走。不夜天中,他面对万念俱灰、即将以死明志的魏无羡,一句“魏婴,回来吧”,眼中充满了惶恐、疼惜,以及整个世界即将倾覆的无力和绝望。
:
: 第五阶段(33-50集),十六年后重逢。这一段是忘羡情感中令人最舒服的阶段,再没有惶惑和惘然,蓝忘机时刻展示出一种成熟、坚定、安详的强大内心。在很多电视剧中,这只不过是主角的固有人设,而在《陈情令》中,十六年前后的对比如此明显。同是“一条独木桥走到黑”这一片段,29集手捧戒鞭的无限怅惘,与42集的坚定决然,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这却是在长达十六年的孤独苦旅与内心拷问中,付出身心巨大代价换来的淡定和从容。
:
: (三)
:
: 与原著一样,《陈情令》无限魅力地留白了十六年的等待与问灵。这不是杨过与小龙女的十六年,杨过坚信小龙女存活于世,且杨过与小龙女在坠崖前就已互通心意、拜堂成亲。这是属于蓝忘机一个人的孤寂的十六年,他甚至没有东西可供凭吊,只能受他受过的伤、喝他喝过的酒,从无形踪迹中寻觅故人。魏无羡什么都没留给他,除了满心悔恨,一身伤痕,以及无边无际的思念。
:
: 《史记》讲赵氏孤儿,公孙杵臼问程婴:“立孤与死孰难?”程婴说:“死易,立孤难耳。” 公孙杵臼说:“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可见死与生相比,死可能反而是容易的。《陈情令》亦是如此,对于忘羡而言,生是比死更难的事,在魏无羡死后,他依从本心,倔强地站在家族甚至整个仙门的对立面,忍受三十三戒鞭与三年重伤难行的苦痛,顶着巨大压力将那个温氏孤儿入籍蓝氏门下。不知含光君最初这三年是怎么过来的,是否也必须独自面对“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的一个个冷夜,但又最终要负重前行。他践行魏无羡锄奸扶弱的初心,逢乱必出,把对他的怀念以一种最深沉含蓄的方式,镌刻在每一寸光阴里。
:
: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
: 但其中打动我的另一面,是蓝忘机终于与那个过去的自己和解。对任何人而言,等一个不会回来的人,都是一件既无比煎熬又令人绝望的事。因为我们都已被岁月磨圆了棱角,深知“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即使是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转身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但是剧中隐含地告诉我们,蓝忘机把十六年的无望等待本身,变成了一场修行。在35集的望月镜头中,蓝忘机与周边的景象安静地美成了一幅画,可以想见在魏无羡死去的十六年里,蓝忘机有多少次这样望着月亮,坦然地与内心的痛苦共处。尽管带着始终挥之不去的巨大哀伤,即便魏无羡终生不再回来,作者也并没像琼瑶阿姨那样,写一个跟随魏无羡撒手人寰的蓝忘机,或者写一个带着悔恨消极遁世、被情感之火彻底湮灭的蓝忘机。难怪《人民日报》要评论该剧“不拘泥于小情小爱”了。
:
: 蓝忘机的十六年,颇有从“格物致知”到“致良知”的意味,自外而内建构于三千家规和仙门道德之上的人生观,最终被自内而外的本心所代替。蓝忘机的寒潭洞如同王守仁的龙场驿,诉说着“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那“诛奸邪、立正法、大道永存”的家训扉页,静静置于冰案,仿佛暗示将被重新诠释。我们看到十六年后,蓝忘机的行为并没有与这句家训背道而驰,而是以更为遵从本心的方式演绎了出来,所以十六年后的蓝忘机成熟、坚定,从容,从最初无力护魏无羡周全,强大到无坚不摧。因此在剧版中,蓝忘机的形象是完整自洽的,并不是魏无羡成就了蓝忘机,而是蓝忘机成就了自己。
:
: 在电视剧结尾,蓝忘机去暂时做了仙督(后来回来了),这种从情深似水到圣人忘情的选择也就不违和。我很赞同新加坡小笔尖的解读:当蓝忘机最终明白,让魏无羡最终身死名裂的,是这个尔虞我诈的世界,是满口仁义却利益为上的人心。他不仅想将那个从乱葬岗救回的孩子还给魏无羡,更想将一个完整、和平、可以令魏无羡自由翱翔的世界还给他。
:
: 在随笔的最后,我想说:看了豆瓣上很多评价,方知人与人之间的成见不输深壑,感谢亲爱的水木tv版盖楼推荐了《陈情令》给我。一部作品可能有诸多不完美,但是它给予我一次与内心对话、自我审视的过程,从条条鄙视链的现实困惑中解放出来,哪怕只是暂时的。儒家最打动我的地方,就是“知命”,不必过于计较外在成败,但求无愧于心。作为观众至少可以从发自内心的感动中,体会“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力量。毕竟,谁没有过心向光明的初心?谁没有过痛苦彷徨的青春?谁没有过绝望无际的等待?谁没有过茕茕孑立的孤独?谁没有过毕生知己的向往?
:
: 坑底躺平。
:
: 。。。
: 。。。
: 。。。
:
: 最后的最后,顶着千斤锅盖说一句,王一博演的真好!
: 遁走。。。。
来自 LYA-AL00
--
FROM 114.24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