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决定消费,剧好不好看,还是取决于创作。我说的创作不是啥抽象的“资本”“市场”,而是已经进入影视剧生产的经营实体。
这些经营实体,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说很大程度上无疑来源于国内影视剧生产相关的教育院校。这一块感觉主要是很多随波逐流的人“短视频”一来,他们就迫不及待要“适应”一下了,一“适应”,自己好的东西就丢了。
还有一部分人纯粹就是赚了钱要也来捞一笔。这些人不是只有坏的一方面,他们会带来活力。
最近的国产剧其实除了编剧和演员这些很考验人文素养的东西不太行,很多方面其实是有提高的。很多人跟风骂导演,但是导演的水平整体并没有滑坡,虽然很成熟的新一代的审美风格也不能说形成了。服道化总的来说其实亮点不少。摄影、录音、配乐这些几乎要国际一流的水平了。
未来的不确定性还是在“学院派”和“市场派”的关系如何调整上面。我对“市场派”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是极其不相信的,我认为未来值得期待的还是“学院派”。但“学院派”太僵化了,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我只能说抽象地说一下我的感受,具体的超出我的能力和经验。
总得来说虽然最近的社会新闻连连打我的脸,但我觉得未来国产剧的出路还是要靠“开明的学院派”。很有内涵的东西总得来说我觉得是不太可能的了,现在不是生产这些东西的时候。我还希望一些有学历很好的人为国产剧带来一些高端、清晰、硬气的风气。
--
FROM 117.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