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想到一个例子,康熙和废太子的关系。
废太子一直在挑战康熙权威,但康熙都忍了。因为康熙明白废太子的心情,天下哪有当了那么多年的太子,这事得怪自己活得太长。
但一直到废太子真的想造反,康熙才真的废了他。
这就说明孝这件事弹性很大,视具体问题而定。
父母觉得自己对不住孩子的时候,基本孩子有些事做的不好,也在孝的范畴内
【 在 skyend 的大作中提到: 】
: 子曾经曰过: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 也就是孝这个东西也并非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必须在双方都可接受的程度内。如果要求绝对的孝,那不是孝,而是PUA。儒家从来也不会说PUA你也得受着。
: 孝这个东西可以扩张到中国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
: ...................
--
FROM 183.1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