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粉丝打投用的牛奶被大量倒入下水道的画面引发了舆论的关注。在网上曝
光的图片中可以看到,成箱的奶制品被打开后直接倒掉,而远处还有堆成墙高的一箱箱
牛奶等待被“销毁”。
光明时评:大量牛奶直接倒掉,打投不能以浪费为代价
有网友形容,这是现代版的“买椟还珠”。粉丝们需要的是印在牛奶瓶盖里的二维
码,而非牛奶本身。在选秀节目《青春有你3》中,要想给自己喜欢的偶像投票,除了在
播出平台上投票之外,还可以购买赞助商的商品,也就是牛奶,扫描瓶盖上的二维码兑
换助力值。在平台上投票往往有次数限制,而牛奶则是买得越多,助力机会越多。
有需要就会有买卖,偶像出道要靠巨量的票数,尤其是对于粉丝团来说,一方面需
要的“奶票”太多,对应的牛奶大概率是喝不完的,另一方面常规渠道很可能买不到那
么多的奶。不少黄牛提早囤积牛奶,专门只向粉丝加价卖“奶票”,粉丝个人或集资完
成购买,而打开瓶盖之后的牛奶很难再转卖或送人,如何处理这些牛奶,我们看到的画
面或许就是答案之一。画面中倾倒牛奶的中年人们显然不像粉丝,而更像是这一产业链
中被雇佣的群体,也许他们在倾倒的过程中也会皱眉叹一句“浪费”。
就在节前,4月29日,反食品浪费法通过,“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仅是风尚是
公德,更纳入生效的法律条文,在柔性倡议之外多了刚性的要求,违规者可能遭受法律
的惩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也要明确对这样的倾倒牛奶的行为说不,如此触目惊心
的浪费必须被制止。
其实,这样的人为浪费行为并非没有杜绝的办法,比如商家将投票码放在奶箱中,
或印在瓶身上,这样扫码之后的牛奶还可以转卖或是捐赠出去,再如活动规则中限制“
奶票”的助力上限等等。主办方、赞助商在商讨策划之初,应该对后续风险多一些预判
,在追求利益之余,发挥一些主动性去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倒奶”登上热搜之后,粉丝、饭圈也再一次站在了舆论的中心。从无序接机,到
代拍、追车、互撕、控评和网络暴力,饭圈文化中的乱象和粉丝经济延伸出的畸形产业
被诟病颇深。然而“追星”并不是原罪,不少人都在这个过程中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和慰
藉,在饭圈中得到深层次情感需求的满足。饭圈女孩们也在公益事业上、在疫情之初驰
援湖北等节点备受好评。但随着饭圈规模的扩大,以及架构在粉丝情感之上经营行为的
增多,很多问题必须得到引导和规范。
倾倒牛奶的可能不是粉丝本人,但这一产业链背后却少不了粉丝在情感上的狂热和
金钱上的投入。以集资为例,除去选秀投票,日常打榜、偶像发专辑、商务推广等许多
活动都需要粉丝集资完成,金额有时达到数百万,集资的参与者不乏未成年人,涉及到
大额财产交易和管理使用,不能不谨慎,而事实上,这一过程中有不少非理性行为,集
资过程不透明、利用粉丝名义诈骗等情况也时有发生。
促进饭圈亚文化的良性发展,娱乐公司和相关平台都不能置身事外,应该在规则的
制定、宣传和监管上肩负起相应的责任。对于粉丝来说,也应该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
从。我们不愿意再看到以浪费和挥霍为代价的打投,如此出道又有怎样的“正能量”可
言?
--
修改:PlayerUnkwn FROM 113.116.180.*
FROM 113.11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