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金属导电的另一种可能形式
拿2块金属板材,如果不是经过焊接或者给它们施加很大的压力,那么这2块金属板是不会粘连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构成这2块金属板的原子之间不会生成金属键。但当把这2块金属板轻轻地靠在一起的时候 就可以导电,这说明金属键的生成与否不是金属导电的充要条件
现在,室温常压下,假如有这样一堆金属原子,如铝原子,这些铝原子之间并没有生成金属键,它们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只是简单的堆积在一起,那么单个铝原子的动与不动以及每个铝原子的振动都是互不干扰的,此时这堆铝原子的导电效果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问题是:如何才能得到单个的金属原子呢?
一个可能的方法是先把金属加热汽化,然后通入高压氦气后再冷却。通入氦气的目的是阻止金属原子在冷却的过程中结成金属晶体
--
FROM 223.79.30.*
如果这些铝原子相距过大(浓度低),电压不足以击穿空气,自然无法导电了。
但是这么多铝原子受气流等因素的扰动,有可能在某个特定时刻达到电压击穿的阈值。
【 在 md2006 (md2006) 的大作中提到: 】
: 拿2块金属板材,如果不是经过焊接或者给它们施加很大的压力,那么这2块金属板是不会粘连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构成这2块金属板的原子之间不会生成金属键。但当把这2块金属板轻轻地靠在一起的时候 就可以导电,这说明金属键的生成与否不是金属导电的充要条件
:
: 现在,室温常压下,假如有这样一堆金属原子,如铝原子,这些铝原子之间并没有生成金属键,它们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只是简单的堆积在一起,那么单个铝原子的动与不动以及每个铝原子的振动都是互不干扰的,此时这堆铝原子的导电效果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
--
FROM 183.8.3.*
【 在 isk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这些铝原子相距过大(浓度低),电压不足以击穿空气,自然无法导电了。
: 但是这么多铝原子受气流等因素的扰动,有可能在某个特定时刻达到电压击穿的阈值。
你误解了,我这里关心的不是气态导电,而是金属原子在不生成金属晶体(金属键)状态下的导电,如一堆金属原子简单的堆积(接触)在一起时的导电情形
--
FROM 223.79.30.*
2块金属板轻轻地靠在一起的时候就已经生成金属键了,所以才能导电,不信你等个一万年,这2块金属板就好黏连在一起
【 在 md2006 的大作中提到: 】
: 拿2块金属板材,如果不是经过焊接或者给它们施加很大的压力,那么这2块金属板是不会粘连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构成这2块金属板的原子之间不会生成金属键。但当把这2块金属板轻轻地靠在一起的时候 就可以导电,这说明金属键的生成与否不是金属导电的充要条件
: 现在,室温常压下,假如有这样一堆金属原子,如铝原子,这些铝原子之间并没有生成金属键,它们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只是简单的堆积在一起,那么单个铝原子的动与不动以及每个铝原子的振动都是互不干扰的,此时这堆铝原子的导电效果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 问题是:如何才能得到单个的金属原子呢?
: ...................
--
FROM 27.19.62.*
你首先要排除电离空气对理论的影响啊,同样的间距,1v电压和10000v电压得到的结果差别显然是巨大的
--
FROM 114.254.56.*
如果不生成晶体,那当然导电了,事实上,如果生成了金属键,反而会束缚电子的移动(flow)。如果要验证,最好用原子半径大一点的,比如au,效果很好。
【 在 md2006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误解了,我这里关心的不是气态导电,而是金属原子在不生成金属晶体(金属键)状态下的导电,如一堆金属原子简单的堆积(接触)在一起时的导电情形
--
FROM 113.104.249.*
【 在 boy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2块金属板轻轻地靠在一起的时候就已经生成金属键了,所以才能导电,不信你等个一万年,这2块金属板就好黏连在一起
2块金属板轻轻地靠在一起应该生不成金属键。有些金属键作用力不强,如金银铜铝等,但它们也是很有韧性的;有的则很强,如金属钨
--
FROM 223.79.30.*
两根电线缠一起用电池供电呢,电夹子夹电线呢
【 在 maple0 (人类不值得)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首先要排除电离空气对理论的影响啊,同样的间距,1v电压和10000v电压得到的结果差别显然是巨大的
: --
: 一万年前,阳光的照耀和今天一样,
: 是一碧如洗的晴空.
--
FROM 223.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