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这样,各种物理定律都是一个建模,然后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这个建模确实是靠谱的。所以没啥“本质”,只有“靠不靠谱”。什么质量,能量,时间,原子核,都是模型而已。也就是愚蠢人类的设定而已。
“靠谱”是指在“特定”情况下观测数据跟建模的预测相符。比如有些定律在微观世界不适用。
数学是人类的一个智力游戏,人类自己定的规则,自己玩,游戏规则是封闭的。但是数学可以用于物理的建模。
举个例子,几何有欧几里得几何,这个体系规定平行线永不相交;也有非欧几何,这个体系规定平行线相交于无穷远的点。两个体系没有对错,只不过是规则而已,根据不同的规则能推导出不同的公式。爱因斯坦利用非欧几何,搞了个广义相对论模型,是个巨复杂的公式。一开始学术界都不太相信,因为没有实证,后来各种测量发现这个模型的计算比其他模型精准多了,甚至现在的GPS需要用相对论的公式计算,否则误差很大,根本不能导航。
此外,自己“思辨”,没啥鸟用。你所想的,科学家早就想过了,只不过他们不逼逼,不排斥符号语言,不排斥“死记硬背”。而是认真学习其他人的成果,继续计算,实验,测量,然后提出假设(理论),然后继续前面的循环。他们的思考恐怕也远超你的想象。
【 在 myhomefind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把数学符号体系凌驾于语言符号体系之上,最典型的死记硬背教育出来的产品。数字符号脱胎于语言符号体系。事物的质性属性只能是语言符号来描述,没有质,哪来的量?问你个小学数学问题。数字本质是什么?是怎么产生的?
:
:
【 在 myhomefind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把数学符号体系凌驾于语言符号体系之上,最典型的死记硬背教育出来的产品。数字符号脱胎于语言符号体系。事物的质性属性只能是语言符号来描述,没有质,哪来的量?问你个小学数学问题。数字本质是什么?是怎么产生的?
:
:
--
FROM 108.18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