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们回到牛顿的科学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尝试让爱因斯坦也穿越一回——
小爱同志把自己上班时间摸鱼、下班点灯熬油的想法写成论文投给学术期刊。或许学术小编只是扫了一眼题目,摘要都还没看完就会不自觉地伸手掏枪,等文章看过一半:啥玩意儿,啪!倘若小编有些慧眼,初审之后拿给主编。如果遇到像爱丁顿那样既傲慢又脾气暴躁的主儿,没准会把文稿摔在小编的脸上:你就拿这玩意儿给我看,浪费lz的时间?同时,这事要是传到小爱单位的话,领导倒是不至于像胡屠户骂范进一样给骂个狗血喷头,大概率也会说:小爱同志,上班时间别胡思乱想,回头写一万字的检查给我!同事们也会窃窃私语:小爱不会是想出名想疯了吧?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嘻嘻。甚至看门大爷见了也会说:小爱呀,啥时候得诺贝尔奖啊?得了奖别忘了你大爷哟,你大爷还是你大爷!这时的小爱涨红了脸,近乎哀求地说:别问了,别问了,然后落荒而逃。如是,哪个还会津津乐道小爱的发型和智商?在大多数人眼里,就是一副人见人嫌,狗见狗叫的邋遢样子。
不知道国外的期刊是啥样,国内期刊一般都这样:xxx先生(女士):您好,你的稿件“xxxxxxxx”已收到。经审阅不适合在本刊发表,您可以改投他刊,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此致敬礼!x年x月x日。这样的回复,看着亲切,实则透心地凉,作者除了失望,啥也得不到。至于退稿的原因,从来不多说一句,他们或许是怕作者纠缠不清——难道作者都是这么无赖的吗?十年前,曾经将“引力”一文投给国内的一家期刊(主流,没啥名气,偏重于教学)。不久后收到邮件说处理中,大概2个月后去邮件询问,回复说已送审,请耐心等待。之后没再问,编辑也没再回。其实,想想也是,这样的东西要是发表出来的话,那该期刊也不用再办了,人家表示已经认真看过,这就够了。元旦的时候还收到编辑部问候的邮件,现在回想起来,心里依旧暖暖的。要说自己无意将自己深思熟虑的想法发表在国际名刊上,那是假的。但要我选择的话,我更愿意将它以读者来信的形式(不代表期刊认可我的说法,只是觉着有意思)刊登在期刊的末尾,如《科学通报》。若干年后,假如国外也有类似工作的话,可以拿给他们看,不至于像当年陆家曦一样的遭遇。
偶尔看到一些“民科”的大作,想调侃一下,又于心不忍——作者能写这么一大本,大几十万字,可见是下了功夫的,换成自己五千字都写不了
--
修改:md2006 FROM 223.79.50.*
FROM 223.7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