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成名已经几百年,爱因斯坦也超过一百年了,他们的拥趸何止千千万万。假如是在他们还是一个小年轻的时候,你支持或者是完善了他们的理论,你会被大写入历史,但如今只是作为一个拥趸的话,在多如牛毛的情形下,真是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也不少。
15年曾给一位来中科院演讲的知名学者(美籍华人)发过邮件。他演讲的题目与本人短文(引力)内容相关,看视频下面有邮箱,就给他发了一份,也没指望回复。没想到很快有了回复,回复用的是英文,在线翻译了一下,大意是:请介绍一下自己(单位、教职之类)。我回:看不懂英文,业余爱好。他回:很抱歉,我还以为你是现场的听众呢。他可能意识到,用英文回复有点不妥当(我倒是觉着,对于一个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的学者,用英文也是习惯使然)。同时认为:业余者的观点大多是不可靠的。没有给俺扣一个“民科”的帽子,彼时“民科”帽子已经满天飞。——这才是一个职业学者应有的修养:求同存异,道不同不相与谋。
一个人的言行要与他所受的教育程度成正比,既然接受过高等教育,就应当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别动不动就出口成脏,像个街头混混一样。记得05年的时候,那时还在工厂做工,车间来了几个大学生,其中的一个说话的风格跟个街头痞子似的,让人侧目
--
FROM 223.7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