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光的粒子说出发,尽管光粒子非常小,小到至今也测不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但当它们迎面相遇的时候依然存在很大的几率发生对撞,而在现实中,这一现象为什么没有发生呢?
做个类比:2个人迎面相遇,在不改变行进路线的情形下,避免相撞的唯一方法就是在相遇的那一刻二者同时侧身躲避。回到话题,在2个光粒子迎面相遇的时刻,它们之间就会发生类似于上面的效应,差别只是,人是有意识的行为,而光粒子是天然具备。那么该如何理解光粒子之间的这种效应呢?再看一个现象:让2个高速旋转着的陀螺相撞,它们会各自弹开,而不是撞在一起停下来。尤其是当它们的旋转速率与相撞速率接近的时候,弹开的距离也不大,甚至可以擦肩而过,就像是2个人旋转着撞在一起就不会撞得很重一样,此时的旋转会起到一个相互拨开的效果。同理,2个光粒子相遇的时刻也会发生类似的效应(详情可参考先前的帖子“物质运动的起源和电磁现象的本质”一文)。而质子和电子都不具备这样的特性,它们都可以发生对撞
大多数的人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拿物理学来讲,都是在同一个理论框架下设计实验,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来别人都没搞成,却坚信自己能成,迷之自信,从不怀疑是理论模型有问题,最终前人踩过的坑自己全部再重新踩一遍
--
修改:md2006 FROM 120.225.241.*
FROM 120.22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