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面提到的第三点,译者王克迪先生是这样解释的——“...在牛顿那里,万有引力的大小、方向等规律必须是推导出来的结果,不是当做经验性的普适原理直接引入的”
这样的说法就是在揭牛顿的短啊,你看牛顿是怎样做的?万有引力定律当然不能当作普适原理直接引入,要想用这一定律讨论具体问题就必须先得到这一定律。再看牛顿的论述,第12章 球体的吸引力,从定理30到定理36 都是先引入向心力再说引力,前提是你得先证明这个向心力就是球体间的吸引力才可以。在不引入天体环绕运行的情形下,牛顿是怎么知道2个球体就一定会吸引呢?是在实验室观察到的吗?有句诗怎么说来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力的源头在哪儿?
牛顿心思缜密,是一个从来都不缺权谋的人,不是我等大傻子。他这样做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猜测这应该与胡克的争执有关,胡克比牛顿先得到结果,但论证没有说服力。牛顿用他的“流数法”来论证其实同样也不行,因为当时他的那个“流数法”还太粗糙了,很多数学原理都讲不通,用来论证万有引力定律根本就拿不出手,如果强行写入《原理》就会让对手一击致命(从第一版到第三版都不行),在牛顿的那个时代不缺精通数学的大家
对胡克力来讲,你(牛顿)与我在论证上都是半斤八两,凭什么你就能高我一头?况且还是我先提出来的。如果以现今的科学规范,牛顿在《原理》一书中就必须先提到胡克的工作,然后才能说我也想到了,并给出了严格的证明。实际上牛顿在《原理》中对万有引力定律也给不出严格证明,只好尽可能的低调处理,顾左右而言他,这也是他的高明之处
--
修改:md2006 FROM 120.225.241.*
FROM 120.22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