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红移和蓝移是物体相对光源的运动所产生的两种效应,并不能真正降低和增加光源所发出来光的频率。虽说至今也没有让光的频率增加的手段,但降低光的频率应该可行,尝试着解析一下:
当光打到原子的电子以及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核中那些相对较轻的核时,光粒子是可以推开电子和轻核实现穿过的。对于那些相对较重的原子核,虽说推不开,但只要光的频率足够高(如x光和γ射线)还是能够推开构成这些重核的质子和中子,从它们的缝隙中穿过。以上两种穿过方式都是需要消耗这些光的能量的,也就是说在拖慢速度的同时,这样的穿过也会降低光的频率。这也是为什么光线只能部分穿过而不是全部穿过的原因之一(不计折射和反射),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光线在穿越的过程中直接消失,转化为热。
通过以上分析,就可以得出:让一束从某个光源发出的光穿越某种物体之后就能够得到一束频率降低之后的光,如让x光照射人体,当x光穿过人体之后就能够得到一束频率降低之后的光,至于会降低到哪种频率可由实验测得。
假如这种效应成立的话,一个潜在的应用就是用超薄的双层光伏板取代较厚的单层板,把那些穿过第一层薄板之后漏掉的光再利用一下,以提高光电转换的效率,但这很可能得不偿失,除了一些特殊场景,不怎么实用
--
修改:md2006 FROM 112.9.186.*
FROM 112.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