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发现正经宗教都不提倡勤劳勇敢
你说的物是否是 格物?哈哈,我前一阵还在研究格物,感觉和我性格很匹配,你说的 内物外道 越看越像我一直践行的,被你一说好高大上,我快睡着了都立马天行健起来了。
但是内物外道,不容易被世人理解,要处理好与人的关系,可能就得 儒 一点, 这对于有些性格就有点困难。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内物外道感觉更靠谱一点儿,一切实事求是所谓物,具体做事情讲究方式方法,比如行军打仗,商场职场,策略很重要。
--
FROM 114.250.182.*
格物致知,和西方的唯物辩证法有点接近的
儒是不是有点假,就是再怎么不喜欢,也得大面上说的过去,所谓对人要讲礼,讲尊卑有序。
【 在 suhangm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物是否是 格物?哈哈,我前一阵还在研究格物,感觉和我性格很匹配,你说的 内物外道 越看越像我一直践行的,被你一说好高大上,我快睡着了都立马天行健起来了。
: 但是内物外道,不容易被世人理解,要处理好与人的关系,可能就得 儒 一点, 这对于有些性格就有点困难。
:
--
FROM 223.104.41.*
是不是因为年代更近一些的缘故?
【 在 HISYS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现在的儒道要高级多了
: 不过有人说古代儒道更高级
: 只是典籍被毁了
: ...................
--
FROM 221.216.223.*
哦,这个确实要区分一下
比如老庄肯定不炼丹的
【 在 suhangma 的大作中提到: 】
: 道教和道家其实两回事
: 道教可能是所有宗教中最实用主义的,算命看风水习武,
: 道教徒的生活都能自给自足,不用奉养,
: ...................
--
FROM 221.216.223.*
你把格物致知和唯物辩证法联系非常好,格物是 八目中的基础,好像后来王阳明也整天研究 格物,当然,我没看过王阳明,它的 心学 应该脱离了唯物辩证了,但格物的态度是一样的。
我挺喜欢看论语的,但受不了 儒 地方的确也在于 假。儒家的仁义道德说起来是没错,但具体标准却不够清晰,且总要用这些规范条目给每个人的行为下定义,由此产生人对人的压迫,特别是君王内心是法家,却让老百姓各个安分守己的尊儒。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格物致知,和西方的唯物辩证法有点接近的
: 儒是不是有点假,就是再怎么不喜欢,也得大面上说的过去,所谓对人要讲礼,讲尊卑有序。
: :
--
FROM 114.250.182.*
道士们思想和身体都挺勤劳的,再习个武,说不定也挺勇敢
老庄这些道家思想们在精神上也非常勤劳勇敢,甚至可以用伟大形容了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哦,这个确实要区分一下
: 比如老庄肯定不炼丹的
--
FROM 114.250.182.*
王阳明有一句语录叫知行合一,这个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知要联系实际吧。还有一句是天理即人欲,这个讲的是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化,尊重自我认知,算是心学的主旨。
儒学不仅假而且有的时候也不太好使,资治通鉴第一篇讲的是三家分晋,司马光怪罪说韩赵魏三个诸侯平时就不尊重晋国中央朝廷,朝廷也不管他们不讲礼法,所以他说要是讲礼就不会被分裂,其实还是实力不够约束不了下面的人。但是儒学在太平年代算是一个低成本的统治理论,连杜甫都想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在 suhangm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把格物致知和唯物辩证法联系非常好,格物是 八目中的基础,好像后来王阳明也整天研究 格物,当然,我没看过王阳明,它的 心学 应该脱离了唯物辩证了,但格物的态度是一样的。
: 我挺喜欢看论语的,但受不了 儒 地方的确也在于 假。儒家的仁义道德说起来是没错,但具体标准却不够清晰,且总要用这些规范条目给每个人的行为下定义,由此产生人对人的压迫,特别是君王内心是法家,却让老百姓各个安分守己的尊儒。
:
: ...................
--
FROM 124.17.26.*
老外的那种kuxingseng和qingjiaotu之类的,估计是不是也是类似?
【 在 suhangma 的大作中提到: 】
: 道士们思想和身体都挺勤劳的,再习个武,说不定也挺勇敢
: 老庄这些道家思想们在精神上也非常勤劳勇敢,甚至可以用伟大形容了
:
: ...................
--
FROM 221.216.223.*
天理即人欲
也不知道这个 人欲 和 存天理灭人欲那个 人欲 的内涵外延是否相同。要不这两人得打一架哈。
低成本统治理论,这个总结很好
实施政策也需要遵循最小阻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会儿,法家在秦失败了,道家在汉初又因为太自由化显得太过超前,也没什么可选的,就剩儒家最好愚民了。儒家发展后一统天下,大概后来也吸收了一些其他家的精华,当然,工业革命后儒家这套用来施政是彻底不适用了。自我角度用来修身养性倒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能用儒的那一套去要求别人,那就与统治者用那套愚民差不多了。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王阳明有一句语录叫知行合一,这个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知要联系实际吧。还有一句是天理即人欲,这个讲的是以人为本,尊重个性
--
FROM 221.216.116.*
应该是的
但他们勤劳勇敢的方向和咱们俗人勤劳勇敢的方向是不同的。
好像都在用力,我们朝阳关大道走,他们走羊肠小路。
宗教确实很迷惑,总能让人发现不一样的自我和目标。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老外的那种kuxingseng和qingjiaotu之类的,估计是不是也是类似?
--
FROM 221.2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