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印度人都有十多亿,但两个国家长期积贫积弱,都落后挨打百余年(印度更被殖民地几百年)。中国底子有限还长期被敌视封锁围堵,至今仍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赶超。这种背景下,科技落后较多较久,没有获得几个诺奖,很正常。
另一方面,西方欧美及日本,还有意识地制造一种针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印这种文明古国人口大国的人才战略。包括两个方面:人文领域改造培养代理人买办走狗,科技领域则执行人才改造乃至摧毁计划。
建国后尤其是改开后,国内及港澳台乃至李家坡印尼东南亚等华侨,各种个人家庭努力奋斗,去欧洲美国日本的所谓最优秀人才,总量数以百万计了,为何也没有几个获得诺奖?难道也是"定体问"?还是中国人印度人在智慧创新领域人种真地不行?
中国印度一些所谓顶级人才,到了美欧日,洗盘子居多,流连于黄赌毒自由泛滥,游学如方鸿渐+胡适(又嫖妓,当戒)者,也不少。少数在西方混岀了名堂的,也是事倍而功半,太半劳动被剥削,捡一点剩汤。
某种程度上而言,这其实就是美欧日的所谓人才体制乃至人才毁灭战略:把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低价大量吸引过去,然后整体上各种摧毁。实在太优秀的,剥削一干二净后扔几滴汤水,养几只慕洋犬宠物继续招诱。
这与欧美日改开以后到中国,不计代价收购兼并本土品牌后,再束之高阁弃而不用的操作手法,如岀一辙。只要是有竞争力,可以成为潜在威胁的,不能改造奴役,那就摧毁。
欧美西方成为地球中心后,资本主义几百年下来,早已形成等级森严秩序格局。发展中国家想要打破这个旧秩序,发展中国家人才想要按这个秩序的规则正常努力奋斗实现个人理想,千难万难万中无一。
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岀来留学欧美日者已经数以百万计了。这些层层筛选沙中淘金而岀的"顶级"人才,到了人才培养体制优秀的欧美日后,真正成才者却廖廖无几。大多数被欧美日的优秀人才体制给各种延误、淘汰乃至摧毁了。
中国人印度人虽然二十大几亿,但因为国家民族基础力量薄弱,又因为西方有意识地改造、摧毁人才,还能脱颖而出者,真地罕有了。能拿诺奖的中国人印度人,除了几个点缀用的花瓶宠物,每一个都是要绝对超岀西方同侪一大截,光芒完全无法掩盖。任何所谓的同等公平竞争之下,那绝对就统统没有中国人印度人一丝一毫的份。
附:一、中国一些学者为何崇美?
1,因为在学术上,不少中国学者长期以来(甚至至今仍然)在很多方面都是学生、徒弟。而西方尤其是美国,在很多方面都是师父角色。
虽然或有弟子不必不如师,青出于蓝胜于蓝,但整体而言,中国学者全面赶超西方、美国,还需要一点时间。
2,在西方文化话语主权下,中国的传统文化过去长期是受批判乃至被抛弃的。即便现在,对其重新评估阅读也需要一些时间过程。此外,中国学者即使在这个自家先天优势领域,也面临西方学者的挑战,甚至稍有不慎便倾向保守封闭,成了困守故纸堆的书虫,从而“落后"于西方研究者。
3,西方学者内部本来就有分化自我批判,中国学者如果态度不能更努力思维不能更全面观察角度不能站得更高,批判吸收只能成为空想,仍然是拾人牙慧,捡用西方学者已有的批判工具、成果装点门面。
西方文化内部的分化与自我批判,既有自我分裂,又能催生自我更新优化升级。
中国文化在这方面对比而言,则常陷倾向保守封闭的自我怀疑。
人类本质上而言毕竟是智慧生命,物质层面的赶超,固然也能令人自豪收拾起自信心。但文化上的自信,才是真正的根本上的自信。
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信来自于两个方面,首先是物质生产力上的赶超与制度层面的比较优势,成就巨大史无前例且难以逆转不可逆转。这奠定了文化自信所必须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坚实的物质根基;
其次,中国人在文化整体特性上有贯穿古今融汇中外的优势。中国文化既是唯一延继五千年不断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又融汇东西方文明并涵括其它文明分支、批判吸收扬弃苏美当代两大主要体系于一炉。
中国文化在特性上既有独一无二,又有更全面系统集大成的优势,在发展方向上也更能代表人类智慧生命文明未来。
当然,学习借鉴吸收美国、西方、人类文明现有优秀文化成果,仍是中长期任务。只不过,从仰望变平视,也将越来越成为中国学者们的普遍正常心态了。
二、西方一些领域科技领先优势还能维持几年?
西方这两年对华又正式转向,公开搞起了封锁对抗,卡脖子瓶颈似乎不少。技术封锁很麻烦,后果也很严重。
但也不要过于慌张。整体来看,落后十年以上的,基本上没有了。落后三五年的,也不多了。
更关键的在于,这些暂时落后的领域内,人类科技再取得新进步、新突破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美欧日科技创新进步的潜力有限,步伐已大大放缓。而中国追赶乃至反超的条件越来越充足,步伐也在加快。
科技这东西,既不会每年批发量产出来几个牛顿爱因斯坦,也不会你学会了还会跑掉。
中国现在理工科大学生年产几百万,博硕士年产几十万,大家没有牛顿级天才与普通学霸间那种根本区别。这时候,数量就是决定性因素了。当中国年产码农级技术人员攻城狮数量级达到欧美日总和时,科技赶超其实是以月日来倒计时而非论年计算地。
过去有太多领域落后差距太大,埋头发展没有整体回顾思考。现在赶上来不少,再往前看,已经逼近极限了。这时也就会发觉步子习惯了太大太快后,有很多时候没有仔细估算成本收益。
这里有个基本问题需要请各领域的专家们集体会诊一下,做好整体判断:人类科技进步近百年不断加速的步伐,是否已逼近科技进步的边界极限?
人类科技发展是无止境的,还是有极限边界的?
几百年不断加速发展,是站在新时代的门尴外,还是已到了极限边界。再往前进,成本代价与收益比例已经趋近负值区间?
以半导体为例,现在技术进步仍然有一些提升空间,但已进入成熟乃至最后期。再持续加码投入,成本收益比,已然远不及加大投入争取喝到量子计算生物计算突破的头汤。
整体上有整体上的极限边界,各具体领域更是越来越多领域呈现加速逼近极限边界。从已往历史来看,科技进步也是有明确"周期"的。认清"周期",很有必要。
考察分析判断科技各领域的极限边界,准确把握住科技进步的"周期"节奏,有极大价值意义。不光是可避免"水氢发动机""永动机"等等笑话,也可以在正确寻找聚力聚焦新领域,争取更快更大突破上贏得先机。此外,对于那些暂时落后的卡脖子技术领域,可以仔细衡量成本收益比,避兔高射炮打蚊子。
科技发展越进步,人类文明整体系统崩溃的后果风险概率也急剧上升。
加速发展带来各种冲击,已远超现有治理体系容纳承载能力。
核毁灭、人口爆炸、气候环境问题、瘟疫、知识信息爆炸虚拟网络对于人类精神生活的冲击……每一项都让人类深感弦已越绷越紧,但整体上却是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分析讨论清晰了人类科技发展极限边界,人类真正解决上述问题时,也才可能找到底线所在,找到根本解决之道。
三、为何移民美国成为一些人的人生梦想?
1,早期美国的移民主要是欧洲底层边缘人口,是殖民时代开发新大陆,屠杀灭绝美洲土著,侵掠原住民土地、资源的主力军。非裔人口(包括部分华工、亚裔)则大多是以奴隶身份被贩入。
美国立国后,长期和平稳定发展,少有动荡,逐渐富裕起来。由于地广人稀(可开发土地面积与中国、欧洲大体相等或更多,但人口数长期不及两者十分之一、几分之一。至今人口不及欧洲二分之一,中国四分之一。),又吸引了更多欧亚人口前往寻求机会。
两次大战后,美国一跃而为世界霸主,经济发达,科技文化领先,更吸引世界各国高端人口迁入。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至今也只有三亿多人口,密度仍然远小于中国、欧洲,依旧是全球人口主要流入区。
美加澳以及部分拉美国家,相对于欧亚大陆而言,仍然是新大陆地区。开发历史不过几百年,人口密度远低于欧亚大陆几个文明中心区域。
全球人口由欧亚大陆中心区域向边缘、新大陆迁移,是长期趋势。
此外,人口由贫困地区向富裕发达地区,由农村农业区向城市工业服务业区迁移,是近代产业革命以来,人口流动自由度提升之后,主要由经济利益导向推动的必然趋势。各国内部是如此流动,全球国际间人口流动也是如此。
2,美国发达了阔起来了之后,一度曾经是移民们所向往的新大陆、梦想乡。然而,资本主义制度体系从根本上而言,向来更多地是制造各种人口问题,而难以解决人口问题。
同样的资源消耗环境压力条件,美国承受不了更多人口。相反,所谓"低端人口"大量被制度性挤岀,动辄大量失业、犯罪、黄赌毒邪麻醉精神走向绝望,对周边低端人口移民吸纳能力越来越低,开始建墙、清理。
美国连自己国内多数中底层人口的安居乐业问题都解决不了束手无策,更遑论吸纳境外"低端人口"了。
美国早已越过了资本对“自由劳力"饥渴需求阶段,对于高端人才或许尚有“需求"(也仅限顶级人才,码农们也处于竞争激烈,吐岀大于吸纳情况),对普通"移民",则几近于负需求。
特朗普为何建墙?
因为移民对于美国的意义,早已由财富之源变为祸乱之根、制度所不堪之重负、难以承受之重。
资本主义对于人口问题的解决方案,向来只有战争、瘟疫、饥荒……,大规模制造人口消灭种族灭绝方案。
美国最近为何要制造出"新疆种族话题"?
因为这是西方文明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之义,它们都在想当然尔。与中国“己所不欲勿施之人"不同,西方尤其是资本帝国美国,向来是我之所欲人亦必然,把所谓的"经济人假设"当作世间公理,以己小人之心度他人之腹。
美国需要移民吗?
以前是需要的,早期需要黑奴与华工,大量"引进",资本需要劳动。
现在?听说拜登又要搞基建了,白人对此无感。对于某些以“优等少民"身份自许的黄皮而言,也许,机会又来了。
--
FROM 223.2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