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8年5月11日,在武汉汉阳龟山晴川阁第一次见到蝌蚪文符禹碑,颇有感触。独坐汉江与长江合流处,见地震云。当夜大雨如注,生平仅见。第二天即是禹帝故里龙门断裂带那里发生汶川大地震。
2019年4月5日,在乾州桥畔斗室内翻阅《尚书》,忽然脑中灵光闪动。一时思如潮涌,当即下笔,四五个小时即写成近万字《禹碑》蝌蚪文解读。又用近半年时间,演绎约十来篇相关文字。年底赴湖南衡山,观览翻刻岣嵝峰《禹碑》。几乎同时,又是武汉,新冠病毒突如其来。
《禹碑》这东西,难道是某件上古封印法宝?
武汉这地方,龟山蛇山合一。龟蛇合一,即真武大帝,亦即传说中禹帝父母。
解读禹碑过程中的这两次巧合,竟有点儿象《水浒》里洪太尉破坏天罡地煞封印?
禹碑.武汉.地震.瘟疫。好象还真有某种神秘关联。
2,《禹贡》里九州:冀、青、兖、徐、扬、荊、豫、梁、雍。
甸、候、绥、要、荒。
《大禹谟》里,"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等等。
这些与禹帝相联的关键字眼,是否也在《禹碑》七十七字符内?
3,《禹碑》又有以地名而称《岣嵝碑》者。而考"岣嵝"二字,东汉时《说文解字》尚不收录,至汉魏时张揖编《广雅》(隋代避杨广讳改《博雅》)始有收录。以"岣嵝"两字象形而论,则汉代古南岳衡山一一今安徽潜山天柱山之外观最形似。
以此而论,汉代及汉代以前,《禹碑》铭符刻录或许在天柱山某处(本来刻在石牛洞石牛背?),或许某件铭符金册玉牒至今埋藏天柱山上。
隋代改封衡阳衡山为南岳,而岣嵝峰亦为今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南岳会跑路,《禹碑》也跟着长腿。最后干脆直接从第七十二峰岳麓山跑向全国各地乃至日本韩国等海外地区。
4,《禹碑》七十七字符,以左起第三列的“思""食"两字最象形,形象生动有趣。
“思”字符,就象一个人用双手托着脑袋下巴。"思考"的形象,与《思想者》著名石像雕刻堪可对比。“食"字,则明显是人用手抓东西进食形象。
第四列"月"字,也很有意思。象形意境是嫦娥奔月?嫦娥抱玉兔?还是吴刚在砍树?
"岁"字为何不是"日”也不是“年",而是如今不常用的"岁",内涵时代特征为何?
5,《洪范五行》以"水火木金土"为序列。
《大禹谟》则以"水火金木土"为序列。
两者有一点差异,(可能本来相同。是古人抄录时或刻版时误操作,后人以误传误),但都是"水"字在前。
因为处于大洪水时代,第一个字才定选了“水"字?
《禹碑》第一个符号是否也是"水"字?
似乎最后一字是"弱",加水为“溺"?始于"水"而终于"弱",合而为"溺"。是"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要把《道德经》也囊收入内?
还是当时大洪水情况下,提前标示记录文明灭亡最可能原因?
6,《禹碑》与本人的渊源有一点神秘色彩。前面说过,就象《水浒》里破封印洪太尉,非他不行,提前就预订了此人,此事。
历史上,明朝有个张素,号碧泉,他曾在长沙当过军区政委。后来正是张碧泉把《禹碑》送给杨慎去解读,才带起第一波《禹碑》解读热。与之同期,南京又有个“新泉书院",早期传到朝鲜韩国日本《禹碑》版本,就是这"新泉书院"拓版翻印。而这也又带起《禹碑》第一波国内各地乃至日韩等藩属的广印翻刻潮。
冥冥之中,若有意志。
《禹碑》解读与"张新泉"这个名字,似乎有神秘关系?类似于《水浒》里某代张天师早就刻好了,在洪太尉解天罡地煞封印时所见到的"遇洪而开"。仿佛是四维大能留藏在三维地球上的一个通关游戏隐藏设定?
张,这姓氏在华夏文明文化范筹内论,与孔姓算是经历各王朝而不曾断绝世系传承的唯二姓氏。一为万世师表,一为历代天师。本人家谱,正是张天师世系。"国圣至朝,万世学道。本在其中,永泰有兆"。
新,《禹碑》岀世踪迹,每隔千年似乎大多与"新"字若相关联。
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大洪水禹帝制作禹碑,华夏文明正式进入世袭王朝新时代。
公元前一千年左右,武王伐纣、纣焚鹿台,甲骨秘埋,《禹碑》隐踪?。周革殷命,华夏文明正式开启封建制新时期。
公元前后,王莽刘歆新朝,天柱山《禹碑》重刻?。
公元千年左右,王安石等新学新政新法,衡山《禹碑》重刻?。
公元二千年前后,新时代新中国,《禹碑》解读完成?。
泉,大概既揭示《禹碑》与水之关联,又指示历史上禹碑可能地点地标?天柱山汉代禹碑在石牛洞、石谷流泉附近,衡山宋代禹碑附近也有山泉?
另:
因姓名,内心倒有可笑想法:也许原始禹碑岀土最可能地点是四川省北川县禹里或宁夏省吴忠市哪个地方。
考大学那年,小镇同批考取三个名校生:清华某北川、人大吴忠某、北大本人。可谓空前绝后,亦此生一大奇事。与禹碑之际会因缘既已诡异若此,实在不免胡思:他们姓名是否也与禹碑有神秘联系?
北川,因08年汶川北川龙门断裂大地震、武汉禹碑似乎能胡扯联系上。但吴忠,就真不知何年因何而能牵连到了。
《年近五旬感怀》
四十七年昏昏过,重重复复零碎琐。
禹碑蝌蚪溯源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
FROM 114.10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