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邓雪桂这样的普通士兵撤到台湾以后,其实是很悲惨的。
台湾土地面积狭小,养不起国民党那么多的部队。尤其是随着政治局势越来越稳定,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可能性也渐渐的趋近于零,再养着大量的部队也不可能。
所以,像邓雪桂他们这样的“大头兵”,很快就被迫退伍了。
退伍后的这些士兵大多都过得很悲惨,有些士兵有文化,还能在城市里找到工作。但绝大多数都不认字或者文化程度很低,也没有什么手艺,只会种田务农。
但台湾岛上山地居多,没有那么多的农田分给这些士兵。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只能蜗居在一些破旧的房子里,靠着微薄的津贴过活。
这些退伍老兵被本地人称为“荣誉国民”,但这些荣民虽然带着荣誉两个字,但生活的境遇却恰恰相反。
比如邓雪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没能适应在台湾的生活。当地的饮食他不适应,当地土著居民所讲的话他也听不懂。
最终邓雪桂定居在了桃源县,只因为这里有十几个跟他一起来的战友们,只有跟战友住在一起,他才能感觉到心安。
“荣民们”的日子过得都很苦,但好在跟战友们住在一起,相互帮衬之下,也能勉强维持生活。
直到1954年,台湾当局成立了“退辅会”,专门安置这些退伍士兵。退辅会的负责人是蒋经国,在他的经办下,给荣民们建造了一些农场和居所。
眷村的生活通常都是简陋而拥挤的,大多数眷村的房子都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厕所都是公用的。
洗澡的地方条件更差,有些都算不上是澡堂,就是在户外,搭一个简陋的板房,或者干脆用布遮一下,再接上一根水管。
而且每家每户的面积都十分狭窄,有些家人口多,甚至十几口人都要挤在一间房子里。
大将陈赓的夫人傅涯的父母当年就被接到了台湾,当时就是一家10口人挤在一个不到20平米的小屋里,过的十分艰苦。
邓雪桂这样的退伍兵,日子过得就更艰难了。因为语言和生活习惯的问题,当地的女性通常不喜欢这些“荣民”,很多家庭也不愿意自己的闺女与荣民通婚。
从大陆过来的退伍士兵绝大多数都是男性,这就导致了他们在当地根本讨不到老婆。
所以邓雪桂和战友们,只能几个大男人在起搭伙过日子。
但这些眷村的简陋,并没有随着台湾的经济发展而跟着变好,反而随着时间越发破败了。
--
修改:olefin FROM 112.49.171.*
FROM 112.4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