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以前工作时接触过的大小富豪没有上百也有几十了,不同于一般人认为的富人总在勤勤恳恳研究产业方向,攻坚技术难题,突破市场壁垒……其实富人们很重要的工作是混圈子。
所谓
圈子,圈子,小小的圈子,
里面藏着许多秘密。
朋友,朋友,金色的朋友,
一起分享财富的密码。
圈子,圈子,可爱的圈子,
里面有着无尽的惊喜。
朋友,朋友,厉害的朋友,
一起创造美好的钱途。
我们周末在刷剧,富人在混圈子,我们过节在买买买,富人在混圈子,我们下班做家务,富人夜里也还在混圈子。
为啥他们那么热衷于圈子呢?
因为名 权 利 三者在上流社会完全是等价物,完全可以通过圈与圈,人与人的交流实现全要素流通。如何把名、权、利三者联系起来,产生放大的价值,我们一般人很难想到。富人们可是贼精贼精的,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让不同身份,都有一定地位的人共同参与到一件事情中,最好的纽带是文化,也就是我们普通人说的兴趣。当然,高大上的包装后,所有普通的事情都会变得不普通,这样才显层次、名头和身份。包装当然就是交给专业人士去做,比如一些大型点的奢侈品发布会,那必须需要名人的参与,哪怕来个坐着轮椅的前奥运冠军,也算是个小明星,也能提升人气。只要来的人足够多,足够富,就会吸引更多富人一起来。以前很不理解,为啥富人们周末不好好歇歇,连个家具的发布会也来参加。后来才明白,不同于全是记者的小型发布会,大型的发布会因为邀请了几十几百个有钱人,大家去那儿才不是去看破家具,都是去拓展人脉的。
上面这类发布会属于大而宽的交际圈,人多嘴杂,华丽养眼,来宾们浓妆艳抹,礼服外套,有时还得佩戴点别致的物品,以彰显主题特色。至于私下是否达成信息交换,谈成更多生意可能,还得看各人各显神通。
小型一点的是酒会类,老外特别热衷,一个前同事就特别喜欢去各种领馆和商务代表处每周举行的这类酒会,也渐渐混出了人脉,被邀请很多次出国采访报道,后来连男朋友也找的是一个老外。乃至后来她自己开公司,也很得益于这些最早混圈子的经验。那会儿她经常想让我和她一起去,我只去过一次就再也不想去了,绝对是对个人能力巨大的考验,她还和我说她的经验,如何厚着脸皮去和陌生人交流,对我这个社恐简直太难了。
再小一点的,就是一些高频交流的小圈层,比如高尔夫、手表、艺术品收藏这类,既有一些品牌方举行的市场营销活动把这些爱好者偶尔聚拢,也有一些专门的艺术品掮客。有一次,去一个某某老字号传承人的家中采访,本身这个主人既有老字号收入,也因为早年出国当过资金掮客,挣了很多钱,所以中老年以后有大量时间玩古玩艺术品收藏。主人倒是挺谦逊文雅的,但遇到他家那个可能是古玩中介,简直是能说会道到猥琐的感觉,本来是去采访主人的,却全成了他的滔滔不绝,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带着别墅区的一同住着的名流商贾、演员主持人之类的邻居,逛买交流各种古玩,只听他一会儿炫个名人,一会儿炫一下与这些人多么熟,甚至还拿出高超的交流技巧来和我拉近乎,意思是我也得多学习,加入他那圈子里去。我只感觉到虚伪恶心,当然得躲远远,我也就能写点文章,完全没有可供利益交换的地方,怕不是坑。当然也可能我财商缺乏,生意人都是想象力发达的人,可以从各种机会中找到发财密码,我从没有一点这类头脑。
其实,各种圈子的边缘,还都得留些地方给穷酸的文人墨客,好让他们给渲染一下圈子的伟岸,并作为桥梁,让圈子更好延伸。有一年三八节,一个给港台某名人写过书的记者朋友,把好多媒体的妇女朋友们拉到他租的农场,那个名人也去了,正好推广一些她的化妆品生意。发现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小活动,有几个女商人也都跟着那个名人去了。这些生意人并不是记者采访的对象,她们去又是为了什么呢?原来名人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在回家途中,我正好搭了女商人的车,就一路听她和另一个女商人聊各种资源交换。哪儿哪儿的煤矿开采权,天然气什么许可证之类的,而那个名人本身,能为这些商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介绍很多合适的资源和人。
在那些有头脑的人那里,任何有用的信息,都可以实现事业的进步,圈子就代表了机会和可能性,而名,权,利也在大圈圈小圈圈的不断交流震荡中,不断放大放大再放大。
--
FROM 114.25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