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有一句语录叫知行合一,这个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知要联系实际吧。还有一句是天理即人欲,这个讲的是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化,尊重自我认知,算是心学的主旨。
儒学不仅假而且有的时候也不太好使,资治通鉴第一篇讲的是三家分晋,司马光怪罪说韩赵魏三个诸侯平时就不尊重晋国中央朝廷,朝廷也不管他们不讲礼法,所以他说要是讲礼就不会被分裂,其实还是实力不够约束不了下面的人。但是儒学在太平年代算是一个低成本的统治理论,连杜甫都想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在 suhangm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把格物致知和唯物辩证法联系非常好,格物是 八目中的基础,好像后来王阳明也整天研究 格物,当然,我没看过王阳明,它的 心学 应该脱离了唯物辩证了,但格物的态度是一样的。
: 我挺喜欢看论语的,但受不了 儒 地方的确也在于 假。儒家的仁义道德说起来是没错,但具体标准却不够清晰,且总要用这些规范条目给每个人的行为下定义,由此产生人对人的压迫,特别是君王内心是法家,却让老百姓各个安分守己的尊儒。
:
: ...................
--
FROM 124.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