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外表的善良取决于对面的那个人,但内心的善良却取决于自己。
不到最后一刻,谁也无法判断一个人是否善良,因为善与伪善在外部条件变化后,可随时转换。看一个人是否善良,可以看他对利益的态度,如果过分看重自身利益,所谓的善,基本都是伪善。
善是利他,但真正“毫不利己专门利他”之人,世上几乎没有。苛刻来讲,所有人都是“伪善”的。也正因如此,大肆标榜自己善良的人,这种标榜就是一种“伪善”。
被大众普遍认同的善良,是在真实利益上做出巨大让渡的人。有一种嘴上以情绪讨好他人,实则为自己换取更多情绪的人,只能说是和气,不能简单称之为善良。
对情绪的需求,每个人区别极大。中国是个“情绪”大国,大部分人认同表面的情绪,也有一小部分人认为情绪过盛,会干扰客观,影响对真实世界的认知。肤浅的表达与深刻的认知,大多数人选择了前者,或者说在与人相处时,选择了前者。原因是,真相很容易伤害他人,大部分人都生活在自我幻觉中,破除他人的幻觉,是一个大忌。
但实际上,与和自己没有利益关系的人相处,人们都能清晰的感知,能从自我幻觉的角度出发,清楚地看见他人不合逻辑,不合规律的幻觉在哪里。但因为没有“好处”,大部分人选择不说出真相。无论如何,人心是无法直视的。
同时,人又对和自己类似的人,会心生同情。人真正认可的另一些人,是价值观与行为方式,都与自己最接近的那些人。这也是一种基于幻觉的认同,因为我的幻觉和你的幻觉相似,所以产生深刻的链接与认同。
真相总是残酷的。没有真的前提,善和美并不存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践行格物致知,需要很多勇气,需要去除不必要的物欲,离开被束缚的人际关系,不被大众主流意见左右。需要精神的狂徒,为真不破的理想,需要接受“没有好处”。也需要用没有温度的冰冷手术刀,在一滩滩自我思想的毒瘤上划开伤口。如果不是外面太热了,谁又愿意这么冰冷呢?
--
FROM 114.25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