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ago现在显示胜率、盘面目数、不确定度(可以理解为局面复杂度)
不确定度不同的棋局,其实难以直接比较恶手度,几块大龙绞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知乎那个“吃龙万吨”引用的Facebook拿ELF跑的论文,其实也就是把胜率差异1%之内的棋都算AI匹配度到Matching有点新方向;
但是它这个模式放大了地板棋的匹配优势,尤其中盘后期,复杂度变低,匹配度很容易高。因此十八世纪和六超时期的中盘匹配高峰说服力不足。
实际上当前地球可见最高水平对决(AI)很少地板棋,大多步步杀机,复杂度超过了人脑能同时处理的范围。从胜负角度说,保持敏感和实战算路优先的后李昌镐时代显然强于之前,但是对体力和脑力要求高得多。
AI时代之前,纯胜负角度看,柯>李古>孔杰>一冠群>=巅峰李昌镐>=吴巅峰10年>=坂田巅峰2年>=赵>5超
曹和马的巅峰略差于李昌镐。放到吴前面都可以。
历史地位的话,显然还有一个重要加权就是看对同代和之后围棋影响。这方面AI时代的柯洁吃了大亏。
李昌镐和吴同档,之前的道策更高独一档。李昌镐之后也是有个重大的范式转变(创新?),但是很难归到单个棋手身上。
--
FROM 221.2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