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flygo.net/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5267&extra=page%3D2本帖最后由 flyingsee 于 2022-1-21 12:55 编辑
一、启发
在网上收集有关用AI评估围棋历史发展水平的时候,看到了这两个图
——————————————————————————————————————————————
从 1700 年 到 2018 年,围棋比赛中间阶段(第 60 步到 120 步)围棋职业棋手的落棋方式与 ELF OpenGo 所推荐的落棋方式的一致性百分比。
围棋比赛中,围棋职业棋手最糟糕的一步棋给其获胜概率带来的最大降幅(围棋比赛的时间跨度为 1700 年 到 2018 年间;数值越低越好。)
——————————————————————————————————————————————
为什么在20世纪初到30年代,在AI眼中人类围棋水平有明显的下滑?图一中1939坐标左侧那个下降曲线,代表了AI吻合度下降;图二中1939左侧那个上升的曲线,代表了“恶手”降胜率的情况。二者共同说明,这一段时间人类围棋水平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经网友提示,这个时期,是由古代围棋不限时对局,向限时对局发展的时期,而且限时越来越短。
这就提醒我们,下棋所用时间,可能是影响所下着法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是AI吻合度降低,二是恶手(失着)上升。
二、问题
这就让我突然想到,崔灿老师选择当代业余高手棋谱时,选择的都是晚报杯的棋谱。
查了一下晚报杯的比赛用时,惊呆了,双方每方85分钟、然后读秒10秒钟一步!
这种时间限制下,晚报杯的参赛者一旦进入读秒,那不就成了凭感觉拍子了吗?
你拿这种时间限制下棋手下出来的棋,和世界冠军比赛一般一方3小时(我记得大多如此)的对局比,和古代不限时的对局比AI吻合度?
你排除了比赛时间这个因素的影响了吗?
三、建议
建议崔灿老师或者其他有心人,通过以下方式或者您认为更加完善的方式,排除比赛时间对棋手棋局质量的影响。
(一)比较一
请用AI分析棋谱,比较同一个棋手在一日制比赛和更短限时的快棋赛中,AI吻合度、恶手程度相关指标是否存在显著差别?
验证比赛时间对同一个棋手的影响。
(二)比较二
请用AI分析棋谱,比较长时间世界大赛,与亚洲杯等快棋赛的棋手们的 AI吻合度、恶手程度等相关指标是否存在显著差别?
验证比赛时间对同时代棋手群体的影响。
(三)出结论
基于以上比较分析,看看是否能够得出“比赛时间”直接影响下棋的AI吻合度、恶手程度这样的结论?
如果数据表明,的确如此,那么我们可以说,崔灿老师《名人还是业5》一文,我们发现的最直接的理论缺陷就是
未考虑比赛限时对棋局质量的影响。
整篇文章的立论、推论和结论应当进行重大修改。
四、其他
实际上,我很有信心,只要大家的棋谱收集齐全,同样用崔灿老师的AI分析方法,就可以比较出比赛用时对AI吻合度等指标的影响的。
所以,事实上,如果我们不专门组织“不限时”的当代棋手之间的对局、进而去做专门的分析比较,那么最多只能拿中日两国古代棋谱(都不限时)和一日制中长时间的比赛棋谱做点分析比较。
业余棋手的晚报杯棋谱,您就别分析了,因为晚报杯给业余棋手的时间太短了。
--
FROM 223.104.38.*